又作無色愛住地。指無色界之思惑。為五住地惑之一。無色界之煩惱中,除無明、見外,舍離色貪而愛著己身之煩惱,稱為有愛住地。愛,指貪愛,為思惑之一種。蓋思惑通於貪、瞋、癡、慢四者,然以貪愛潤生之義最強,故以「愛」表示思惑。又因思惑為一切煩惱之所依所住,且能生煩惱,故稱為住地。[大乘義章卷五本](參閱「五住地惑」1091) p2451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對殺盜之惡法而言,止者持戒也,作者犯戒也。反之,對慈悲等之善法而言,則止者犯戒也,作者持戒也。...指鏤刻於岩石表面之經文。又作石刻經、石刻、石藏。大寶積經卷七十八、正法念處經卷四十八等均有刻經偈於石壁之記載...禪林用語。謂突然蒞臨之賓客,未遇能於倉猝間善巧應對之主人。卒,同猝,有突然之意。南朝時,我國禪宗初祖達磨,由...【何故施】 p0706 瑜伽二十五卷十七頁云:何故施者:或慈悲故而行惠施。謂於有苦。或知恩故而行惠施。謂於有恩...以一月喻佛,三舟喻根機各異之眾生。謂一輪明月之下,乘南行之舟者,見明月隨之南行千里;乘北行之舟者,見月亦隨之...觀世音菩薩應眾生之機類而現十九種身以說法。此十九種身為: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504~584)南北朝梁代僧。又稱寶璚。東莞(山東沂水)人,俗姓徐。後避難居於毗陵曲阿(江蘇丹陽)。少年出家,師...(經名)十二部經之一。梵名優陀那Udāṇa,譯曰無問自說。無問者,佛自說之,如阿彌陀經。大乘義章一曰:第五名為...托缽之際,挨家挨戶誦經乞食,稱為軒缽。乃「連缽」之對稱。(參閱「連缽」4809) p4325...謂摩尼寶珠無有自色,乃隨所對物之色而現其色相。乃比喻佛性本來空,雖離諸相而隨緣顯現諸相。趙州和尚語錄卷上(卍...(儀式)謂代他燒香,或燒香之人也。...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 這個地方是...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給弟子們說法,有一個好像是懷孕的婦女來到了佛說法的地方,她手指著佛就罵:...第一日、大師開示云:念佛七以彌陀經中有: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問: 弟子家中供奉的佛菩薩聖像比較多。有東林寺請來的阿彌陀佛像、一大一小兩張西方聖眾來迎圖、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一、戒殺放生: 皈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殺,他的慈悲恐怕要打上折扣了。我門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一...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活給別人看,也在盯著別人怎麼活。不斷地揣摩著別人的想法,照顧著別人的情緒。 於是乎,我們習...
學佛,就是學得我們的心定,要發大心,立大願,這必定要有定力,並非今天立願,明天就到達,應該要有這份耐力,既然...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當我們了解到佛法以後,要把家庭搞好,令大家和睦,...
有愛住地
【佛光大辭典】
上篇:有想論 | 下篇:有愧 |
(術語)譯曰成就,但成就有所成能成之別,通於世出世之法,三密相應,因而成就之妙果,以梵語謂之悉地,為成就其妙...
止持作犯
石經
卒客無卒主
何故施
一月三舟
十九說法
寶瓊
無問自說經
軒缽
隨色摩尼珠
代香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大藏經】最上乘論

佛陀教誡比丘們如何舍貪

佛陀遭誹謗的因果故事
太虛大師《佛七開示錄》
家中佛堂的佛像應如何擺放
積累功德福報的十件善事

這輩子請為自己而活

高僧斬斷最後貪念逃過一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