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以青、黃、赤、白、黑等五種基本色為五正色,乃美麗莊嚴之色。如彌陀淨土之五色光、藥師經中之五色絲、千手觀音之五色雲。然於印度教團中規定禁止僧眾著用五正色,僅能使用染污過之壞色。

袈裟即印度法衣(梵 kāsāya)之音譯,意即壞色、不正色。壞色指銅青色、雜銅色(緇)、樹皮色(木蘭色,即褐色)等,或因部派不同而主張亦略有差異。如現在南傳佛教所用之黃色,或為壞色中茶褐色之一種。此外,紫、緋、紅、綠等中間色亦禁止使用。印度教時代,婆羅門為莊嚴身體,常著五色衣。佛教為表現佛像之莊嚴,亦採用五色;通常亦以五色華、五色幕為其莊嚴道具。諸色之中,以金色為最勝之色,故常用於佛像,特以紫金(梵 suvarna,紫磨黃金)色為最殊勝。又密教以五色配合五佛、五智、五大、五根等教義。於一九五二年所製定之國際佛教教旗之顏色為藍、黃、赤、白、橙五色,及此五色之混合色。(參閱「五色」1082、「佛教教旗」2692) p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