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vicāra,巴利語同。心所之名。為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舊譯為觀。即細心伺察思惟諸法名義等之精神作用。伺之心所起於欲界、初禪及中間定,二禪以上無之,以其不於一切心,又不起於一切時,故大小乘共攝於不定地法。其性雖遲鈍,然深入推度名身等,與「尋」皆有等起語言之用。又小乘有部謂伺有別體,即主張伺為使心深細伺察之法,經部及大乘則以伺與尋皆為假立之法,唯以心之粗、細而名為尋、伺。又據大毗婆沙論卷五十二所載,譬喻者說心之粗性稱為尋,心之細性稱為伺,而其粗細之性由欲界乃至色界有頂天皆可得,故謂三界皆有尋、伺。又因尋求伺察久之,便身疲念失,心亦勞損,是故尋、伺皆為隨煩惱。[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二、卷九十、瑜伽師地論卷五、卷五十五、卷五十八、成實論卷六、法蘊足論卷七、俱舍論卷四、順正理論卷四](參閱「尋」4936) p2604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真如在煩惱中,謂之如來藏,真如出煩惱。謂之法身。依佛性論如來藏品,藏有三義:(一)所攝之義,真如立於...【二足有情】 p0030 瑜伽八十三卷四頁云:二足有情者:謂人等。...簡稱定業,即必定受報的業。...【法毗奈耶及大師教差別】 p0766 大毗婆沙論一百八十一卷十四頁云:如契經說:此是法,此是毗奈耶,此是大師教...依修行始能成就者,稱為修;不待修行而本來具足者,稱為性。性乃不變之本體,修為隨緣變化之作用。按天台宗所說之二...(術語)涅槃之妙體,離一切之生滅,謂之樂,此妙樂為菩提所得,故曰果。觀經玄義分曰:開示長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名數)就修三種之四念處,而分三種之羅漢:一,慧解脫羅漢,修性念處,而破一切智外道之人也。二,俱解脫羅漢,修...【意成】 p1207 大毗婆沙論七十卷九頁云:問:何故中有復名意成?答:從意生故。謂諸有情、或從意生,或從業生,或...(術語)師資當面傳授也。輔行一曰:面授口訣之言。禪源諸詮下曰:所修禪行似局一門,所傳心宗實貫三學,況覆尋其始...【化生六處具足而出】 p0387 瑜伽九卷十三頁云:若於有色有情聚中,謂欲色界受化生者;諸根決定圓滿而生,與前差別...(名物)因十六執金剛,或十六大天等,而建十六旒之幡也。...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系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若不念佛求生淨土。雖發心廣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度眾生。 惟有念佛修行。專心勵志。畢命為期。內仗自心之念力...既不能生西方,則汝一生守節念佛,及所作種種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報。 這是必然的,假如你往生不了,你這一生當中...不舍心: 時時處處不舍一切眾生,不舍菩薩行,菩薩的一切言論、行為、生活、學習,都是為了尊重眾生的幸福,助成眾...夢的意義 佛學上說夢是什麼東西?佛學謂一切眾生有八種識: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第一章 緒言 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人生最後一段大事,豈可須臾忘耶!令為講述...1、放下爭論對錯 有許多人不能認識到自己也是犯錯的,而是希望自己永遠正確,殊不知,這對我們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個...末世眾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決難如願。至於各宗法門,俱應研究。而智識淺鮮,世務紛繁之人,何能兼顧。欲學餘宗...在覺的能力處於選擇新的使用工具的關口的時候,完全要靠自己的定力,按照自己以往的成見或者叫價值觀來選擇自己將來...
伺
【佛光大辭典】
上篇:君徒缽嘆 | 下篇:似 |
(修法)又曰敬愛法。為愛敬神佛之修法也。又使人起愛敬心之修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