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dar?ana-bhūmi。菩薩十地中之第四地。相當於聲聞乘之預流果。菩薩乘者於此位斷盡三界八十八使之見惑,發真無漏智,見四諦之真理,即四諦十六心中第十六心之道類智。據大品般若經卷六發趣品載,菩薩住此位應受行不舍之十法:不舍阿蘭若住處、少欲、知足、不舍頭陀功德、不舍戒、穢惡諸欲、厭世間心順涅槃心、舍一切所有、心不沒、不惜一切物。(參閱「十地」419) p2992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身語無罪現行】 p0678 雜集論八卷八頁云:云何身語無罪現行?遠離邪願,修梵行故。謂不迴向有及資財,修行梵...又名十法界,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前六是六凡,後四是四聖。...(741~824)唐代牛頭宗僧。杭州富陽人,俗姓潘(一說翁),幼名香光。據景德傳燈錄卷四道林傳載,師九歲出家,二十...(術語)真實不妄之證據也。如雲明證。又真實之證悟也。無量壽經曰:幸佛信明,是吾真證。教行信證信卷序曰:沈自心...【無雜染清淨義】 p1083 世親釋七卷十五頁云:無雜染清淨義者:謂於此中,本無雜染。性無染故。既無雜染;卽無清淨...梵語 dhyānāntara。又作中靜慮、中間禪、中間定、中定、中間三昧、靜慮中間。即初靜慮與第二靜慮中間之禪定。初靜...禪林用語。又作一椎便成。槌,乃對大眾宣告時使用之工具。謂在宗師一槌之下,即可徹底大悟,故引申為言下即悟之意。...(菩薩)Maitreya,舊訛略而雲彌勒,譯曰慈。當來嗣釋迦出世成佛之菩薩名。又作梅怛麗藥、梅怛梨、梅呾囉曳尼、梅呾...無量光,梵名 Amrta-prabha,音譯為阿弭多缽羅婆野。又作甘露光菩薩。賢劫十六尊之一。為密教金剛界曼荼羅三昧耶、...密教修息災護摩法時所用之爐。其爐為白色,圓形,爐中之印契多呈輪寶形。通常密教之息災法系以白色為主,故息災爐亦...全一卷。又作授五戒八戒文。收於大正藏第十八冊。一般於受戒之際朗誦本文。內容分為八戒文、五戒文兩部分。(一)八戒...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佛教的修持應不離生活,生活亦不離修持,所謂:即生活即修持。修...念佛法門有佛力的加持,還能夠令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不至於遭受種種的魔障。 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不修行可能還正...子午嶺沿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之間的邊際徐徐東進,南折而行,忽然一個拐彎,遂聳成了玉華山。川流不息,衝出四個峽澗...
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印光大師 印祖往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特別強調至誠...
諸位我們會看到,我們以前的心態,它以自我意識為中心,它是自我意識是有所得,所以它對立的。所以我們一旦走入對立...
有一個母親她跟她女兒住在一起,那麼這個女兒她領薪水了,她想要犒賞一下自己這個月的辛苦,她就到百貨公司去買一個...和哥哥對台演講 南印度阿槃提國的獮猴食村上,有一個富裕的家庭,是婆羅門的種族,受著當時人民的普遍尊敬。 迦旃延...
修行人發的願要廣,不僅僅是度自己,不僅僅是度自己的家人,不僅僅是度自己有緣分的人,不僅僅是度這個地球上的人,...
見地
【佛光大辭典】
上篇:見目嗅鼻 | 下篇:見在佛 |
【豆佉】 或伊禰,晉雲苦。法界次第云:苦以逼惱為義。一切有為心行,常為無常患累之所逼惱,故名為苦。苦有三...
身語無罪現行
十界
鳥窠道林
真證
無雜染清淨義
中間靜慮
一槌便成
梅呾利耶
無量光菩薩
息災爐
受五戒八戒文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佛教的十九種修持法門
大安法師:念佛法門能夠令我們離開魔障
玄奘大師的生死觀

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應該這樣用心

把差別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妄想中
迦旃延-論議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