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dharmatā,巴利語 dhammatā。指諸法之真實體性。亦即宇宙一切現象所具有之真實不變之本性。又作真如法性、真法性、真性。又為真如之異稱。法性乃萬法之本,故又作法本。大智度論卷三十二即以一切法之總相、別相同歸於法性,謂諸法有各各相(即現象之差別相)與實相。所謂各各相,例如蠟炙火溶,頓失以前之相,以其為不固定者,故分別求之而不可得;不可得故空(無自性),即說空為諸法之實相。對一切差別相而言,因其自性是空,故皆為同一,稱之為「如」。一切相同歸於空,故稱空為法性。又如黃石之中具有金之性質,一切世間法中皆具涅槃之法性,故說此諸法本然之實性為法性,此與圓覺經所謂「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同義。釋尊曾於大寶積經卷五十二開示諸法實性之義,謂法性無有變異,無有增益,無作無不作;復於一切處通照平等,於諸平等中善住平等,不平等中善住平等,於諸平等不平等中妙善平等;又謂法性無有分別,無有所緣,於一切法能證得究竟體相。故若有依趣法性者,則諸法性無不依趣。一般對法性與如來藏加以區別,即廣指一切法之實相為法性,然亦有主張法性與如來藏同義之說。如大般若經卷五六九法性品說如來之法性與大乘止觀法門卷一等即屬此說。[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一、菩薩地持經卷一、成唯識論卷二、大智度論卷二十八、大乘玄論卷三](參閱「真如」4197、「真理」4221) p3358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梵語 sajghāva?esa。音譯僧伽婆尸沙。五篇七聚之一。指戒律中僅次於波羅夷之重罪。又作眾餘、眾決斷、僧初殘。犯者...(一)梵名 Krsna。又稱吉栗瑟拏。為印度教所崇奉大神之一。系毗濕奴之第八位化身。印度民族敘事詩摩訶婆羅多(梵 Ma...(菩薩)Bhrukuṭi,又作毗俱知。胎藏界觀音院三十七尊中之一尊也。謂之毗俱胝菩薩。又云毗俱胝觀音。又云毗俱胝天...【業有三位】 p1219 顯揚十九卷四頁云:三位者:謂作用位,習氣位,與果位。...(術語)言人人本來具足佛性也。...指四諦智、法智、比智。四諦智即苦智、集智、滅智、道智,乃了知三界苦、集、滅、道四諦之智。法智乃觀欲界四諦之智...【兩舌】 即於兩者間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破壞彼此之和合者,稱為兩舌。又作離間語、兩舌語。為十惡業之一。...六種行之可以從生死苦惱此岸得度到涅槃安樂彼岸的法門,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布施能度慳貪,持戒...(植物)與缽納摩同,譯曰蓮華。陀羅尼集經四曰:般那摩印,唐云蓮華印。梵Padma。...(神名)二十八部眾之一,略曰五部淨。為千手觀音之眷屬,常隨逐行者而擁護之善神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1733~1799)清代畫家。揚州人(一說歙縣)。字遁夫,號兩峰,別號「花之寺僧」。為揚州八怪之一。幼年喪父,讀書...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問: 1.對於家裡患有精神病的人該怎麼幫助他們?2.對於孕婦該怎麼做念佛可以對胎兒好。一句佛號還是多種佛號?3:地...民以食為天,惟病從口入,吃本來是求得健康益壽的樂事,倘吃的不當反招疾病演變為不幸的後果,我們該吃什麼?瑜珈習...一日,世尊帶領大眾至般遮羅大聚落,途中經過一處樹林,世尊告訴阿難:阿難!我們在此暫時歇息。於是阿難為佛敷座,...問: 師父慈悲,弟子有個生活上的困擾,希望師父能慈悲開示,讓我知道要怎麼做才如法?我是一名交易員,每當發心做...【及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顯垂言教,著書傳揚。又恐學者路頭不清,利害混亂,遂極力說出一四料簡偈。...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豎窮橫遍,故廣大。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則狹小矣。本自微妙...○修行要在動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睛才算修行,要在四威儀中,以戒定慧三學,除貪瞋癡三毒,收攝六根如牧牛...修行人要修六波羅密。(六波羅密,即是六度。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忍辱度。四、精進度。五、禪定度。六、智...
法性
【佛光大辭典】
上篇:宗信 | 下篇:宗炳 |
(術語)彌陀四十八願中第三十二願。淨土萬物以無量雜寶與百千種香合成之誓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