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由佛菩薩之本體示現種種身以濟度眾生。此種思想系源於法華經之「本跡二門」,與大日經之「本地加持」說,如法華經壽量品、大日經胎藏界四重曼陀羅所說即為此一思想之具現。蓋佛三身中之法身、報身為本地,化身為垂跡。以垂跡而言,如大日經胎藏界第四重外金剛院所攝之印度古來諸天諸神,皆是大日如來之垂跡。 

另如日本佛教特別強調此類「本地垂跡」之思想;蓋佛教初傳入日本時,為與日本傳統固有之神道信仰相融合,遂有行基、最澄、空海等諸高僧提倡此一思想,謂佛教之佛、菩薩乃「本地」佛,而日本神道之諸神則為「垂跡」佛,此即日本佛教「神佛習合」思想之濫觴。此一情形,與佛教初傳我國時相同。彼時佛教為避免受固有的儒家思想排斥,遂有部分高僧,將儒釋兩家之基本信條相融互攝,如以「五戒」配合仁義禮智信等「五常」。 

注維摩詰經序(大三八·三二七上):「然幽關難啟,聖應不同,非本無以垂跡,非跡無以顯本,本跡雖殊,而不思議一也。」(參閱「本地垂跡」1956) p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