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tyāgānusmrti,巴利語 cāgānussati。又作念布施、念舍。為十念之一,八念之一,六念之一。指專精繫念布施而不忘。對自己之所施永無悔心,亦不求回報;若受到呵罵、鞭笞等,亦能起慈心而不絕布施之念。法苑珠林卷三十四(大五三·五四九上):「第五念施者,謂專精念施,所施之上,永無悔心,無反報想,快得善利;若人罵毀,相加刀杖,當起慈心,不興瞋恚。我所施者,施意不絕,除諸亂想,自致涅槃,不離施念,便獲功德,是名念施。」[增一阿含經卷二、諸經要集卷三](參閱「念」3206) p3215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阿毗達磨俱舍論】 略稱《俱舍論》,意譯《對法藏論》,又稱聰明論。為部派佛教上座部教理集大成者,為《大毗婆沙...【器世間】 p1384 如俱舍論第十一卷及第十二卷說。...世間道者,謂世間初靜慮、第二靜慮、第三靜慮、第四靜慮,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如是靜慮無...禪林中,掌管磨院之僧職。負責碾磨谷、麥等谷糧。又作磨主。敕修百丈清規卷四列職雜務條(大四八·一一三三上):「...(術語)諸經之說法不同者,應其機而與以利益之善巧方便也。法華玄義一曰:餘經當機益物。不說如來施化之意。此經明...謂本跡十妙與十不二門相攝。天台宗荊溪湛然就智顗於法華玄義所立之本跡十妙,創立十種不二門與之相攝,而歸結於一念...(術語)真如法界為如來之所住,故稱如來家。唯識論九曰:菩薩得此二見道時生如來家。同述記九末曰:無性云:謂佛法...【二部結】 p0024 大毗婆沙論六十三卷十一頁云:三界各有二部結。謂見修所斷。如彼卷十一頁至六十四卷十二頁廣...(術語)真如法性為諸際極,故曰實際。又極真如之實理,至於其窮極,謂之實際。最勝王經一曰:實際之性,無有戲論。...(物名)執金剛神所持之金剛杵也。俱舍光記十一曰:手執金剛杖,名金剛手。...【所貪著】 p0737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頁云:所貪著者:是躭樂心所居處故。...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觀音菩薩,關鍵的時候都會祈禱觀音菩薩,這是什麼原因?因為我們與觀音菩薩有著格外的、特殊...傅大士(497569)是齊梁之際著名大居士,又稱善慧大士,傅翕,婺州義烏縣(今浙江義烏)人。傅大士一生未曾出家,而以居...佛教有一個名詞叫「愛語」,意思是指慈愛的語言、態度與表情。也就是能夠把自己內心想要對人表示的關懷、體貼和勉勵...【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 這以下有三個要斷的,而且是有重的、中等,跟輕的,最重的是絲綿絹帛,這個最嚴...在印度有一個江洋大盜,名叫犍陀多,生性凶殘,殺盜淫掠,世間上的惡事無不做盡,官府於是下令緝拿,要將他繩之以法...通途佛法談到菩薩道慈悲心的問題,可能有人會發願要生生世世在這個世間行菩薩道,度眾生,成佛道。但淨土法門是不許...世上的人,長相千差萬別。這是為什麼?人的相貌是這個人善惡業的綜合表現。 某人經常愛貪小便宜,每動一次此念,就...當我們學習一樣東西時,如果心力不能專一,注意力不能集中,則對所有的見聞覺知,都不可能在記憶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念施
【佛光大辭典】
上篇:念持佛 | 下篇:念食 |
為「扶起門」之對稱。又作推倒門。即師家接引學人時,否定一切差別相,拂去所有執著之方法。反之,所謂扶起門,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