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西藏喇嘛教之寧瑪派。因著紅色袈裟、戴紅帽,故稱紅教,或稱紅帽派;與新教(黃教)對立,故稱為舊教,行於西藏之南部。西元七四七年,印度著名學者蓮華生上師(梵 Padmasambhava)受請至藏地,遍行全國,熱心布教。其教義以護持「菩提心」為主,且以神通力驅除感化藏地之巫鬼派,藏人咸洗心歸誠,尊為教主。弟子二十五人分化各地。不及三年,秘密佛教普及全藏,寺塔靈壇,巋然相望,西藏喇嘛教之基大定,蓮華生上師遂成為西藏喇嘛教之開祖。其後經過種種變遷,產生許多分派,然此一派依然保持舊態,比其它諸派更不重戒行,其教主可以娶妻,認為並不妨礙修道。從十四世紀宗喀巴提倡革新喇嘛教,創黃衣派起,此派勢力遂漸衰弱,現今教徒已不多。(參閱「西藏佛教」2593、「寧瑪派」5783) p3925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不調伏有情戒】 p0337 瑜伽四十一卷十八頁云: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應可訶責,應可治罰,應可...【無常性】 p1052 瑜伽八十六卷一頁云:此中剎那剎那壞故無常。 二解 顯揚十四卷十二頁云:論曰:無常性者:謂有為...亦名:亡人物瞻病賞勞七眾得否、亡僧物瞻病賞勞七眾得否、亡五眾物瞻病賞勞七眾得否、瞻病賞勞七眾得否 行事鈔·二...人生之因,皆由於業,經中說人生業相,節摘如下: 一、為人好喜美食,殺害生命,無有慈心者,從豺狼狸貓中來。...(術語)三類境之一。如第六識緣五根五境,第七識緣第八識,自心所現之相分帶本質之實體,猶如鏡中所現之影像帶持鏡...(名數)煩惱魔,死魔,陰魔,天子摩之四魔也。行事鈔上之三曰:真誠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同資持記曰:四怨即四魔。...【諸欲過患八種】 p1353 瑜伽十七卷四頁云:諸欲令無飽眾多所共有是非法因緣能增長貪愛賢聖所應離速趣於壞滅仗托於...梵名 Drona stūpa。瓶指用以分配佛舍利之瓶,瓶塔即納此瓶之塔。又作罌塔、金瓶塔。據長阿含經卷四、佛所行讚卷五...(衣服)Kambala,衣名。慧琳音義二十五曰:欽婆羅衣,毛絲雜織,是外道所服也。西域記二曰:頷(墟嚴反)缽羅衣,...(術語)於五戒乃至具足戒等全分受持之戒也。...「迷理」之對稱。又稱迷事惑。指修惑。即迷於五塵等事相之煩惱。[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一上](參閱「見惑」299...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高安縣黃檗山鷲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孫。西堂百丈之法姪。獨佩...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林中阿那邠坻精舍,與大比丘...
學院在每年都會打四次佛七,當我們開始過得安逸、懈怠、散亂時,佛七的開始,提醒著我們要開始精進,所以不管多累,...今天講:持戒念佛。 因為《觀無量壽佛經》講過,若人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應該修三種淨業。在這三種淨業裡就有一...
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琉璃,煙...阿難問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對他們的老師或和尚,不生恭敬心,而論說師長的長短。那麼他們將來,會得到什麼果報...
《六即佛頌》的作者是宋法雲大師(10861158),字天瑞,號無機子,原籍長州(浙江長興縣),俗姓戈。師對內外典籍無...
出家中就有三種分別,一種是出世俗的家,我們現在的辭親割愛,落髮入了空門,這就是出的世俗家。可我們還是在家中,...開悟不是從外在找尋,而是不斷觀照內心才有可能獲得的結果。 一天,一位基督徒來見我,他因為看到釋迦牟尼佛成道時...
有的人念佛數目念很多,但是並沒有得到信心和歡喜,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把眼光注意在佛,都是放在自己的妄想上面,...
紅教
【佛光大辭典】
上篇:竿頭進步 | 下篇:紅頗梨色阿彌陀 |
(一)指心。心如田圃,能納藏善惡之種子,隨緣滋生善惡之苗,故喻為田。 (二)(1936~)台灣台南人。十六歲出家於嘉...
不調伏有情戒
無常性
亡物瞻病賞勞七眾得否
人生業相
帶質境
四怨
諸欲過患八種
瓶塔
欽婆羅
全分戒
迷事
【大藏經】佛遺教經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觀死無常,勤念彌陀
持戒念佛,萬緣放下

調出入息消除內心散亂
佛說不敬論說師長長短的果報

天台六即佛義

出家後的四種修行法
慧律法師《往內在尋找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