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出入息消除內心散亂

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琉璃,煙相漸消,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世尊記我當得菩提。

這個時候,當然佛陀是觀機逗教,觀察難陀尊者的特性是屬於散亂種性的,所以就教導難陀尊者,還有跟難陀尊者同樣個性的俱絺羅。俱絺羅是舍利弗的母舅,他們兩個特性都是散亂。

佛陀就告訴他們說,你們兩個要修行,下手處就觀鼻端白。你們一靜坐的時候,不要去觀外境,也不管內心的波動,你就注意一件事情,注意你鼻端的地方那個白色的相狀。

這個地方就說明他整個修學的過程,說,我最初在諦觀的三七日當中,就注意自己鼻子當中氣息的出跟入,知道鼻子氣息出去了,又進來了,又出去,又進來。因為整個心都注意鼻端的出入息,慢慢地氣息就產生一種煙相。煙相就是他的氣息已經變成綿綿密密,比較微細了,就表示他的心靜下來了,

所以「身心內明」。這個地方古德解釋是禪定現前。

這個時候,他內心當中就產生一種禪定的功德,禪定產生光明相,所以「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琉璃」。因為禪定的開發,他的了別功能就廣大了,看到整個世界就變成了虛明清淨,好像琉璃一般,琉璃當然是內外分明。

因為他的心向內安住了,所以他在觀察外境的時候沒有這種波動相,就感到這個世界是非常的清澈而透明。

接下來,看他的禪定轉深。「煙相漸銷,鼻息成白。」這個時候他在禪定中繼續去觀這個鼻端,煙相也消失掉了,所有的動態的相狀都消失掉了,就只是在鼻端出現一種光明的相狀,類似白色的一種光明相狀。你看他一開始這個呼吸還是一種動態的,動態當中變成一個微細的煙相,一縷的輕煙,到最後連煙相也消失掉,看到鼻端完全是一個白色的光明,這個禪定成就。

接下來,「心開漏盡」。這個地方就開啟了我空的智慧。他從出入息當中就思惟到無常的道理,從無常當中而發明到沒有「我」的真理。所以這個時候一切的出息入息都化成一種光明之相,而且內心能夠照了十方世界,而成就阿羅漢果。這個時候世尊給他授記,說他當來必定成就無上菩提。這個地方古德的註解說是佛陀在般若會上跟他授記的。

佛問圓通,我以消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為第一。

佛陀問我圓通法門,我最初的下手方便,就是以調合出入息來消除心中的擾動。慢慢地,出入息的擾動消失了,發明心中的智慧,依止心中光明的智慧來滅除心中的見思煩惱。這是「斯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