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達摩祖師《觀心論》這部書裡面(這個論,相傳是達摩祖師所作,收在<大正藏>裡面87冊)的這段話,跟《壇經》參看,我們就能明白六祖所說究竟為何。

達摩在《觀心論》中說:

「又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香也,薰諸穢惡業,悉令清滅。其正法香,有五種體。一者戒香,所謂諸惡能斷,能修諸善。二者定香,所謂決信大乘,心無退轉。三者惠香,所謂常於身心,內外觀察。四者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五者解脫知見香,所謂覺照常通,達無明礙。如是五香世間無比,佛在世日,令諸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香,供養十方一切諸佛。今時眾生愚癡鈍根,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於世間沉檀薰陸質礙之香者,希望福報,云何可得?」

「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我們焚燒的香並不是世間的沉檀龍麝這些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之香」。無造作即無為,無為法中,真如無為,即涅槃最為殊勝。無為正法之香「薰諸臭穢」,能夠熏除這些污垢臭氣,「斷無明惡業,悉令消滅」,令無明惡業全部消滅。所以講《六祖壇經》與香事,講宗門香事核心落腳點是在這裡,佛教的香事是講這個。

所謂的正法香是五種,「一者戒香,所謂能斷諸惡,能修諸善」。這叫戒香。「二者定香,所謂深信大乘。心無退轉」。就是心安住於大乘,不退轉為凡夫或者二乘。心安住不動,這叫心不退轉,所以稱為定,定香。「三者慧香,所謂常於身心,內外觀察」。常常用智慧觀照自己的身心內在和外在的一切有為無為之法,了達人無我與法無我,通達兩種無我。「四者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證得人無我即阿羅漢,證得法無我是大菩薩。這樣子當然就斷除了一切煩惱的束縛,所以就獲得了解脫。「五者解脫知見香,所謂覺察常明,通達無礙」。這個覺察常明,就是指的內心常明不滅的這個覺照之心。觀自在菩薩的觀自在這個觀照,「照見五蘊皆空」的「照」,就是這個覺察常明。常明,表示不是短時。念念相續,不可以間斷,就是這個覺察不能斷,通達無礙。

「如是五香,名最上香,世間無比」。這五種香是最珍貴的香,世間沒有一種香能夠比它更貴重。「佛在世時,令諸弟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寶香,供養十方一切諸佛」。所以佛在世的時候,教弟子燒香就是用智慧之火焚燒一切煩惱,證得五種功德,這就是所謂的焚香,用這樣的方法來供養十方如來。如果我們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執著於世間有形有相之物,「今時眾生愚癡鈍根」,愚癡是說他們被煩惱遮蔽,這就是《壇經》裡講的「明鏡蒙塵」,心如明鏡被灰塵障蔽。那鈍根呢,就是不能夠接受最上乘法,狐疑不信。有的人能明白一些普通的大乘的常途法門,對於禪法頓悟之道他不能接受,根基過鈍。所以達摩乃至六祖一脈相承,講的內容是一致的。

他說「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於世間沉檀薰陸質礙之香者,希望福報云何可得」。心外之火,不是內心的智慧,不是智慧之火燒煩惱之心,而是用外在世間之火,燒所謂的沉香、檀香、薰陸香(薰陸也是名貴的香材)這些質礙之香。質礙,物有質礙的作用。我們凡夫能夠看到外形,知道他的長短、高低、胖瘦,這叫質礙。這是色法的特點。把色法當成是所謂的香,希望焚香獲得福報,這樣子去求福如何能夠得到呢?心外求法,法不可得;心外求福,福不可得;心外焚香,香也不可得。

整個《壇經》的要旨在三無。無相、無念、無住三無是本經的核心知識,你只要抓住這三無,那麼整個《壇經》就能夠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