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微笑相之雕畫像。據諸經所載,佛於說法時,屢現微笑。僧伽羅剎所集經卷中(大四·一二九下):「爾時世尊如是笑,作如是因緣,本行所造,愍彼眾生故,便現如是笑。」佛為憐愍眾生,示現欣笑,有口放種種妙色光明之說,據處處經所載,佛笑口可出五色光,其因緣有五:(一)欲令人有所問,而所問有益之故。(二)恐人言佛不知笑故。(三)現口中之光。(四)笑諸不至誠。(五)笑阿羅漢守空不得菩薩道。印度阿旃多(Ajanta)第十九窟,存有佛微笑受童子施食之壁畫,我國敦煌千佛洞第一一一窟,亦有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微笑之雕像。[無量壽經卷下、金剛頂經卷一] p4275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俱胝】 或拘致,此雲百億。...(術語)對於無間而言。間者間雜,又間隔之義。即餘心互相間雜。或有時間及空間之間隔也。往生論註上所謂有間心,選...指法華經。與涅槃經之「捃拾教」相對。天台宗謂,佛宣說法華經,如春耕、夏刈、秋收循序漸進,一時大收;即由初頓華...初期禪宗之別名。以達磨傳授慧可四卷「楞伽經」為禪法心要,故稱楞伽宗。[續高僧傳卷十六僧可傳] p5490...【得差別】 p0994 俱舍論四卷十六頁云:已辯自性;差別云何?且應辯得。頌曰:三世法各三。善等唯善等。有系自界得...魚之隱語。僧眾禁食酒肉葷腥,故特作隱語呼之。以魚游於水中,往來如梭似花,故有此稱。東坡志林:「僧謂酒為般若湯...阿底哩,梵名 Atri,又作阿跌哩、阿底麗,意譯貪食者。為古代印度之仙人,或為梵天九子之一,北斗七星之一。關於此...(雜名)析津日記曰:仙露寺遺址,地名千邑人,故比丘尼皆曰邑頭尼。...【補特伽羅無我】 p1246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一頁云:補特伽羅無我者:謂離一切緣生行外,別有實我、不可得故。...(術語)性即圓明之真心。即自性清淨心是也。楞嚴經一曰: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迴是中,自取流轉。【又】禪宗往往...唐代僧。生卒年不詳。南嶽之門下。福建邵武人,俗姓鄧。世稱鄧隱峰。初參謁馬祖道一,不能得其奧旨,復從學於石頭希...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 無央數...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
參禪人,只顧真參,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時,用頭觸柱,或用頭碰地,眼淚掛臉上不止,才有參禪面目。若不在本參上忙工...問: 佛法不離世間法,我們在家二眾在生活中修行時,往往因為煩惱業障較重、妄想較多,總覺得自己修持還不夠精進,...世間沒有中庸,無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無所住就是中庸;空一切法才是中庸之道。 有信徒問我:心要安住在哪裡?我告...
貫通三世,強者先牽 前面是講到業力的生起,這以下講到業力慢慢增長廣大。為什麼有的業力會增長,有些業力它就不會...這是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幾十年前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使英美等國的經濟陷入了蕭條期,也使一戶單親家庭的生活質量...對這世間的天地萬物,要先學放得下,修行不能有如下的想法:(今天要大迴向了,終於要結束了,可以輕鬆了,解脫了。...
【原文】 古人大徹大悟,參學事畢,且於水邊林下,長養聖胎,不惜口頭生醭①。龍天推出,方乃為人。故辭法席②者,...
四所被階品,分二:初料簡,二總收。初料簡。已知此經文略義豐,言近旨遠,未委被何根器,有何階等?先明料簡,前三...
笑佛
【佛光大辭典】
上篇:秦廣王 | 下篇:笑雲清三 |
(寺名)在江蘇吳縣治北隅。本吳通元寺。唐改開元寺。吳越為報恩寺。今稱北寺。中有浮圖。稱北寺塔。...
俱胝
有間
大收教
楞伽宗
得差別
水梭花
阿底哩仙
邑頭尼
補特伽羅無我
性心
隱峰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大藏經】最上乘論

逞強好勝,終非道人資格
【推薦】如何解決煩惱和妄想
慧律法師:心無所住就是安住

怎樣避免罪業的增長強大
讓目標看得見
慧律法師《修行是享受,不是負擔》

學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