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語 vigata-mala。垢(梵 mala),為煩惱(梵 kle?a)之異稱,指污穢心之垢物;無垢,指離煩惱之清淨。又作無漏。煩惱有多種,如貪、瞋、癡之三垢,惱、害、恨、諂、誑、憍之六垢等,為妨礙實現覺悟之一切精神作用。[六十華嚴經卷五十七、八十華嚴經卷七十六、有部律破僧事卷六](參閱「清淨」4667)
(二)梵語 nirmala。即無垢者。為「如來」之同義語。
(三)釋尊時代之印度婆羅門僧。兄弟五人,排行第二,曾與兄弟四人等入山學道,獲得五神通。其最小之弟名為弗那,以耕種為業,見佛陀乞食,即施以白淨飯滿缽;一日,弗那至田中,見所生苗稼均變成數尺高之金禾,收割已盡,還生如初,國王聞之,亦前往割禾,然亦不得盡。此後聞言而往取者,均不能割盡。無垢等四人得知,遂欲以歡喜團供養佛陀,願求生天。於是各持歡喜團,往詣佛所,大兄取一團置於缽中,佛告以「諸行無常」;無垢復以團置於缽中,佛謂「是生滅法」;第三亦如法置於缽中,佛告以「生滅滅已」;第四亦置團於缽,佛謂「寂滅為樂」;兄弟四人遂各參此偈,得阿那含,後皆趨佛所,出家為僧,得阿羅漢道。[雜寶藏經卷四] p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