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Dhītika。又作提知迦、地底迦。意譯作有愧。乃付法藏第五祖。為印度摩突羅國(一說摩迦陀國)人。依阿育王傳卷六載,師從優波鞠多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於初日即得須陀洹果,第一羯磨時得斯陀含果,第二羯磨時得阿那含果,第三羯磨時證得阿羅漢果,後得優波鞠多付法。又據大悲經卷二持正法品、付法藏因緣傳卷五所載,師具大神通、大威力,說法不倦,後因化緣盡,付法於彌遮迦而入涅槃,人天悲感,乃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供奉之。另據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載,師生於阿里亞迦亞(梵 ārya-jaya),行化遍及吐貨羅國(梵 Tukhāra)、迦摩縷波國(梵 Kāma-rūpa)、摩臘婆國(梵 Mālava),後於摩臘婆國鄔闍衍那城(梵 Ujjayanī)示寂。[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四十、阿育王傳卷五、傳法正宗記卷二、景德傳燈錄卷一、寶林傳卷二、五燈會元卷一、佛祖統紀卷五、W.W. Rockhill:The Life of Buddha] p4957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名數)有四種(一)菩薩瓔珞經所說。一如如智法身,證如如之理之實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之功德也。...【四法令在家出家二分菩薩速證無上菩提】 p0472 瑜伽四十七卷五頁云:謂諸菩薩,或在家分,或出家分,差別轉時,略...凡二卷。鳩摩羅什等譯於姚秦弘始四年至十四年(402~412)。又稱禪法要解經、禪要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本經旨在...(術語)彌陀之四十八願中,本第十八之一願而立宗旨。...(雜語)智度論十七曰:囂塵蔽天日,大雨能淹之。覺觀風散心,禪定能滅之。...(公案)禪師云:如人上樹,口銜樹枝,手不攀枝,腳不踏樹。樹下有人,問西來意。不對即違他所問,若對又喪身失命。...(譬喻)以大白牛車譬佛乘。法華經譬喻品曰: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略稱以字。指「」符號。通常用於經之題籤,或護符之上端。此乃悉曇字 (i,伊)字之變形,或謂系表水字或四天王。祖...何等外門差別?謂多分欲界差別。...梵語 grāma,音譯枷喇摩;巴利語 gāma。又作聚洛。或稱村落、村。即眾人所聚居之處。五分律卷一(大二二·六上)...總稱一切之善法。大集經說:後五百年,斗諍堅固,白法隱沒。...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有一天神殊勝光明遍照園中,來至佛所,恭敬禮拜,站立一旁,...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問: 至心信樂如何理解? 大安法師答: 我們講十八願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十聲佛號都能念往生,但是至心...問: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大安法師答: 我們要發一種心,今生得人身,聞到佛法,走上了一條解脫道路,就得要...貌似現在的人都有點信心爆棚,很少有人覺得不自信! 害怕失去,不敢面對現實,執著在過去等等,都是自信生不起來的...依止善知識乃修行之必須,但行者不能盲目隨便依止。若錯誤地依止了毫無修行證量的邪師,反而墮落更快。末法時代邪師...我們每天要吃飯,就不能像世間人那樣,我們在這個上面也要隨順佛法的淨化因緣。我們不但不殺生,而且要不貪食酒肉。...慈雲懺主說:極樂世界有十種樂: (1)無不常值佛苦,而有花開見佛,常得親近之樂。 (2)無不聞說法苦,而有水鳥樹...【七者此土有塵緣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 我們為了衣食飽足,為了家庭,要去奔波。俗話說整日奔...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 我們常常說,調伏攀緣心最好就是把真如給喚醒,就迴光返照,它...
提多迦
【佛光大辭典】
上篇:提唱 | 下篇:提婆 |
(雜名)十王之第五。司掌大海底東北沃燋石下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犯鬼照過孽鏡後,牛頭馬面差鬼押入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