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行正道而得之意,引申為利益、幸福等意。功德、福德、道德等則為一般之成語。德指已得正道而無失,道指已得(德)而及於他人。佛果之功德分為智德(菩提,即完成智)與斷德(涅槃,即完全絕滅煩惱)二種,或智、斷、恩(依願力救度眾生)三德。佛菩薩之德性分為悲德(利他)與智德(自利)。又與生俱有之真實本性,稱為性德;反之,依後天修行而得之德,稱為修德。性德與修德,即合稱二德。大涅槃則具有法身、般若、解脫等三德。古代印度六派哲學之一的勝論學派,立十句義之第二為德句義(存在的屬性之範疇),亦為二十四德之一。數論學派亦作三德之說。(參閱「三德」668) p6006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Shisonglu 佛教戒律書。又稱《薩婆多部十誦律》。後秦弗若多羅和鳩摩羅什等譯。61卷。相傳律文原有八十誦,大迦...法身如來、報身如來、應身如來。諸法如如不變的真理,名法身如來;這不變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匯在一起,成妙功德,...(術語)即三世轉生之意。傳燈錄曰:有一省郎,夢至碧岩下一老僧前。煙穗極,微雲此是檀越結願,香煙存而檀越已三生...【苦應遍知】 p0844 大毗婆沙論七十九卷二頁云:復次為令永斷生死道路,故佛唯說應遍知苦。謂有身見、是六十二...(術語)以死人死蛇等五尸繫於天魔波旬而不使離也。又,係縛天魔兩手兩足及頸之五處也。涅槃經六曰:應作是言:波旬...(635~730)唐代華嚴學者。王族出身,或謂滄州(河北滄縣)人。天賦異稟,學無常師,洞精儒釋二典,入林泉,遠離城...法相宗的簡稱,在佛教的宗派中,以萬法之生起,歸於阿賴耶識,因而就其所生之法,廣為分別名相者,名為相宗。華嚴五...【增上慧學】 p1315 如三勝學中說。 二解 無性釋一卷六頁云:三、增上慧學。謂依止慧,正勤修學;此性卽是無分別智...【不住禁戒】 p0327 瑜伽七十九卷十二頁云:由二種相,當知是名不住禁戒。一者、尸羅缺故。二者、不恭敬所學故。...為密教印相之一。系修行人生起化導他人之大悲心,遂立下大誓,猶如披著堅固之甲冑,回入生死界,降伏魔界而利益眾生...又作曇摩持。意譯法慧、法海。西域僧。善諷誦阿毗曇,復善持律。前秦建元年中抵長安,於建元十五年(379)誦出十誦...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問: 弟子開一個飯店,開飯店當然以贏利為目的,弟子不殺,可是飯店人殺,弟子為了賺錢也要說假話,這個是弟子犯戒...應笑而不笑,應喜而不喜,應慈而不慈,聞惡而不改,聞善而不樂。 《增一阿含經》 在十法界中,人居於上升下忱的樞紐...見濁即見解上的濁亂,即五種見解上的濁亂。 第一是身見, 這是與生俱來的我執,執著這個身體是真實的。一切都要為我...大乘菩薩發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為基礎,以方便為究竟。《華嚴經》云:發菩提心者,所謂發大悲心。《大毗盧遮那成...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若有女人能造佛像,永不復受女人之身,設受其身則為女寶尊勝第一。然諸女人有五種德,此女所...問: 佛教中的八難是什麼意思? 大安法師答: 八難是障礙眾生聞法修行的八種厄難,比如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在...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說:我今天開示佛法要用烏鴉與豬兩種動物來做譬喻,大眾聽聞後應當善自思...聖人告訴我們: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這就是說,世間任何的東西,只是暫時借你用的,沒有永遠的東西。今天你很有...
德
【佛光大辭典】
上篇:影像 | 下篇:德山三世心不可得 |
【斫芻】 斫者行義,芻者盡義。謂能於境行,盡見諸色,故名為行盡。故瑜伽云:屢觀眾色,觀而復舍,故名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