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說:「我今天開示佛法要用烏鴉與豬兩種動物來做譬喻,大眾聽聞後應當善自思惟。」眾比丘們齊聲答:「是,世尊!」並專心從佛受教。
佛陀開示:「什麼樣的人會被比喻像烏鴉呢?就像有人在寂靜之處,常耽溺於淫慾中,造作種種惡行,事後感到羞恥而心生悔意,於是便向他人坦誠自己所犯的過失。這樣的人,雖然被修清淨梵行的人指責其惡行,但仍有羞恥心,知道悔過,就像烏鴉常受飢餓之苦,總是吃一些不淨的穢物,吃完便趕快擦嘴,深怕有其他的鳥類看見而嘲笑說:‘這烏鴉總是吃不淨的穢物。’如同有人在閑靜處,耽著淫慾,做不善行,事後因羞恥的緣故,便向他人發露懺悔。這樣的行為就如烏鴉的習性。」
佛陀繼續說道:「什麼樣的行為會被譬喻如豬的習性呢 ? 如果有人在閑靜處,時常耽溺於淫慾,造作種種惡行,卻絲毫沒有羞恥心,更遑論會懺悔過失。不但如此,還驕傲地向他人自誇說:‘我在財、色、名、食、睡五欲中悠遊自得,有誰能夠像我這樣自在快樂呢?’這種人做了壞事,毫無羞恥悔改之心,就像豬的習性,總喜歡吃不乾淨的穢物,總是睡在肮髒的地方,還會到豬群當中蹦蹦跳跳。如果有人喜好淫慾、造作壞事,無羞恥心又不知悔改,還大言不慚地自我稱讚:‘我在五欲中悠遊自得,沒有人能夠像我這樣快樂自在!’這樣的行為就好像豬一樣的習性。」
「諸位比丘!不論是烏鴉或是豬的習性,都是修行人應當捨棄與遠離的。大眾應當要朝此方向學習。」諸比丘們聽聞佛陀開示後,心生歡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七。火滅品第十六(三)》
省思:
《佛說八大人覺經》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人的慾望是永無止盡的,芸芸眾生始終向外追求慾望,任己沉浮於五欲之樂,因此迷失自性。學佛之人,當知慾望為眾苦之源,發願做自己心念的主人,遠離五欲,時時刻刻返觀自照,保持覺性存在,如古德云:「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