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1689)明末臨濟宗僧。雲南洱海人,俗姓王。號知空。十四歲(一說十歲)出家於雞足山寂光寺,聽講修習法華、楞嚴、圓覺諸經。清順治五年(1648),於玉林軒之靜室中禮萬佛名經至第三卷,方舉稱南無二字,忽得大悟,遂往巄屽山參見水目無住,得其印許;復參禮開峰密行寂忍,呈所悟而得嗣其法。歷住楚雄府(雲南)福城寺、九台山大方廣寺、廣通縣(雲南)仙羊院、淨樂院等諸剎。康熙二十八年五月示寂,世壽七十七。有語錄二卷及草堂集行世。[知空蘊禪師語錄附行錄] p6218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無明緣行】 p1058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五頁云:復言:世尊!何緣欲界愛取二種,不與非福福行為緣?世尊告曰:諸有...子題:生年、出家年 行事鈔·僧像致敬篇:「四分,沙彌當以生年為次第;若生年等者,應以出家年為次第。」資持記釋...禪林用語。禪宗之師家教導學人,稱為垂手;對此而言,學人接受教化以求證悟則稱出手。 p1553...(術語)律稱淫盜殺妄四者為波羅夷罪,譯為斷頭罪。比丘犯此罪者,絕比丘之資格,猶如斷人之頭首不可再生也。行事鈔...(術語)違背佛法之正理也。...指無量壽經。天台宗將淨土三經中之無量壽經稱為大本,而將阿彌陀經稱為小本。(參閱「無量壽經」5119) p772...【安受苦忍】 p0625 無性釋七卷十二頁云:安受苦忍,是成佛因。寒熱饑渇種種苦事,皆能忍受,無退轉故。...謂在三聚淨戒中,每一戒都互具互融,就以殺生戒來說,遠離殺生的惡行就是攝律儀,為增長慈悲心,就是攝善法,為保護...(物名)梵語蘇羅Surā,僧俗之戒,通嚴禁酒。五戒之第五。十戒之第五。具足戒中九十單墮之第五十一。菩薩四十八輕...轉化變異之意。(一)即泛指諸法的轉化變易之相。蓋轉變說(梵 parināma-vāda)與積集說(梵 ārambha-vāda)之對...(術語)解脫者三昧之異名也,三昧之神用,鉅細相容,隨變化於法,自在無礙,離一切之繫縛故云解脫,維摩經不思議品...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百萬...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此語誰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與不知同。昔須達①為佛營室,佛視地上螻蟻,而謂達言:此蟻毗...小和尚滿懷疑惑地去見師傅: 師傅!您說好人壞人都可以度,問題是壞人已經失去了人的本質,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
《梵網經菩薩戒》云: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舍去。吃肉的人,斷了大慈悲種子,就成不了佛。念佛...
整個一心三觀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內觀,就是安住清淨心。從今天開始,不管發生什麼事,莫向外求! 你向外求,你就...
宋代的志磐法師在《佛祖統記》中,除專敘天台宗以外,兼及禪宗、華嚴、法相、密宗、律宗五宗。淨土不立宗而以慧遠大...
如果皈依三寶的弟子連堅定的信心都沒有,對佛、對法沒有信心,他又抱怨了,說:我沒遇著個好師父啊!有些弟子問我,...
無伴過患,就是在生死關頭無依無靠的痛苦。 如云:若能了知如是過,願取三福燈光明,獨自當趣雖日月,難破無邊黑暗...
東林寺每逢法會繁忙時,會有許多開車的師傅在寺門外候著,接送來往的信眾朝禮大佛、往返火車站。前些日子,從祖庭回...
學蘊
【佛光大辭典】
上篇:學慧堅固 | 下篇:寰中 |
又作鈴聲比丘、丑陋比丘、妙聲尊者。佛世時,有一巧於唄道之比丘,其形貌極丑陋,然音聲最佳,所吟誦梵唄之聲,能感...
無明緣行
沙彌次第
出手
斷頭罪
背正
大本
安受苦忍
三聚圓戒
酒
轉變
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壞人可不可以度

念佛行人應當吃長素

不管發生什麼事,莫向外求

淨土宗十三代祖師

看人家都沒有德,其實是你自己沒德

生死關頭苦無伴,唯修三福能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