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指登載於一般經錄以外之經典。依其內容,約可分為四類:(一)失譯經典,指譯者不明之經典。此乃因古時於所譯經本中,未署譯者之名,且有關翻譯該經之記載亦付闕如,故後人無由得知經典之譯者。據南朝梁代僧祐(445~518)所作之調查,我國自東漢至南北朝中期之三百年間,傳譯之經典已有二千餘部,其中失譯經之數目高達已知譯人之經典總數三倍。
(二)抄經,又稱別抄經。即由已完成漢譯之大部頭經典中個別抄出其中一章或一節,另附以經名,成為獨立之經而流行者。此風自古即盛行,虔篤之人可任意親手抄寫而別行,故若不慎究其本經出處,則常易誤為另有小經典譯成。此等抄經數目頗多,且多與本經一併流傳於後世。
(三)闕本經,即指雖知某經已被譯出,然至後代又散軼不存。屬於此類之錄外經典亦不在少數。蓋因經過數百年之書寫流傳,其間難免有遺失或殘缺者。至隋、唐以後,以朝廷之力編修大藏經,而書寫、傳通、翻譯新經等,一切均依敕旨而為,一旦編入藏經,殆幾不可能成為缺本。然在此之前,不僅翻譯之時地分散,書寫弘傳亦是私相授與流傳,故中途缺失實屬難免。
(四)偽疑經典,指非譯自梵筴之佛教經典。其中,有我國學者仿造佛教經典偽作者;亦有少數佛教以外其他宗教之典籍,因不察而譯出者;或有雖覺不妥,然亦難辨其真偽者。此類之問題譯作,於歷代經錄所載為數不少,最多者為開元釋教錄,總計四○六部。偽疑經大多數均遭擯斥藏外,久之亦漸失傳;然亦有雖有可疑處,自古依然照收入藏者。大正大藏經中亦收載此種經典,不下幾十部。[佛書解說大辭典佛典總論第二部(小野玄妙)] p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