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Sumarra,為 Sumutra 之轉訛。又作蘇門答剌、須文答剌、須文達那。位於印尼諸島中大巽他群島西端之大島名,為世界第五大島。昔為馬來人種之居住地,西元一世紀頃淪為印度之殖民地,始有佛教及婆羅門教流行。
佛教正式傳入蘇門答臘在西元七世紀蘇瓦嘉耶時代,尤盛行於該島東部北岸之室利弗逝(梵 ?rīvijaya,即今巴鄰旁)。據南海寄歸內法傳序文載,南海諸洲凡十餘國,咸遵佛法,然多習根本說一切有部,時而崇尚正量部等小乘佛法,唯末羅瑜(Malayu,即室利弗逝)稍有大乘。六朝末年至唐宋時代,室利弗逝因佛教盛行而著稱,曾為唐代南海佛教之重心,唐僧來學者頗多,入竺僧亦有先至此地學習梵語之風。如義淨譔著之「南海寄歸內法傳」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即於此地完成,為有關當時南海及印度之重要資料。另外貞固、善行、無行、智弘、道弘、金剛智等人,亦曾先後赴該島。其後四百年間,因歷來國王信奉佛教,大力護持,於島上建有佛、觀世音、金剛手等三塔及二支提、佛教寺院、佛像等,是為佛教之興隆時代。
十三世紀中期以降,阿拉伯回教徒在島西北端傳教,漸次擴展教勢,遂致佛教絕跡。自十五世紀以後,佛教之地位已完全為回教所取代,回教成為蘇門答臘代表性之宗教。[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瀛涯勝覽、島夷志略、新唐書列傳第一四七下、明史列傳第二一二、第二一五](參閱「印尼佛教」2204) p6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