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阿毗達磨辭典 > 正文
(譬喻)憍慢之高譬如山也。釋門歸敬儀上曰:慢山上聳,俯視於人物。我室四蒙,包藏於見愛。...子題:五語、六語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四分, 五語 者:色、受、想、行、識,無我也。 六語 者:眼、耳、鼻、舌...(術語)阿彌陀如來四十八願中之第二十六。使極樂之往生人,皆得那羅延之金剛堅固身之願也。無量壽經上曰:設我得佛...請,受食之意;折,舍棄之意。即受食時要求過量之食物,並舍棄殘餘之物。入眾須知(卍續一一一·四七五上):「隨量...【五處常當欣讚】 p0280 瑜伽四十六卷八頁云:又諸菩薩、於五種處,常當欣讚。何等為五?一者、值佛出世,常得承事...梵語 bhūta。與「未生」相對。(一)指法體自未來之生相位(即未來位之最後一剎那)流至現在位之剎那。[俱舍論卷五...(雜語)譯曰兒衣。涅槃經九曰:女人產者,闍樓未出,若服此藥,闍樓即出,亦令嬰兒安樂無患。同疏曰:闍樓,此言兒...(雜語)九會曼陀羅為合集本經別會別品之說者,本經於九會次第無所說。金剛頂經總有十萬頌十入會(支那無全本之譯,...禪宗公案名。為唐代黃檗希運與臨濟義玄師徒間之問答。臨濟錄(大四七·五○五上):「師栽松次,黃檗問:『深山裡栽...禪林用語。巡人,即夜巡。原意謂夜巡者本應警戒火災盜難,然自己卻成為盜賊;後引申為接引學人時,絲絲緊扣,咄咄逼...(儀式)講經一日有朝夕二座。夕之講座雲夕座。...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蘭(lan)帝(di) 頞(e)藍(lan)謎(mi) 室(shi...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然世之所謂修淨土者。不可以不信也。淨土乃西方極樂世界。...唯識學的觀法,它有三個次第,我們簡單講一下: 第一個、唯識所現, 就是我們過去所造的善惡業力,它會如實的什麼叫...僧人誦經時用木錘敲擊木魚,便發出清脆的聲音,用於掌握誦經節奏與調整音節。另一種木魚,懸掛在寺院的齋堂附近,呈...在某個婆羅門道場裡,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務熱忱,他任勞任怨地為五百位婆羅門修行者張羅飲食,並且將道場布置得很整潔...這個習字,早先它是什麼意思?就是小鳥依靠樹林的意思。這個小鳥常常要練習飛,它不能離開樹林,等它練習得疲倦了,...因緣的聚合與離散,我們要接受無常變化的自然法則。 這種因緣的組合很正常,比如離散啊、歡聚啊;生啊、死啊一切存...聖人、佛、菩薩跟我們凡夫的差別,就在一念之間。為什麼要注重我們的念?我們是失念,失掉念頭。念佛、念佛,就是一...按《瑜伽師地論》,死緣可以分為三類,就是壽盡死、福盡死和未舍不平等死未舍不平等死:唐譯為不避不平等死。 一、...抱怨是從家庭到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的普遍現象,也是正常現象。即使親如父母子女也會互相抱怨,雖然父母...
十二處法
【阿毗達磨辭典】
復次若欲自求利益安樂,於諸論軌應善通達,不應與他而興諍論,如薄伽梵於大乘阿毗達磨經中說如是言。若諸菩薩欲勤精進修諸善品,欲行貞實法隨法行,欲善攝益一切有情,欲得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正觀察十二處法,不應與他共興諍論。何等十二?一者宣說證無上義微妙法時,其信解者甚為難得。二者作受教心而請問者甚為難得。三者時眾賢善觀察德失甚為難得。四者凡所興論能離六失甚為難得。何等為六?謂執著邪宗失、矯亂語失、所作語言不應時失、言退屈失、粗惡語失、心恚怒失,五者凡興論時不懷獷毒甚為難得。六者凡興論時善護他心甚為難得。七者凡興論時善護定心甚為難得。八者凡興論時欲令己劣他得勝心甚為難得。九者己劣他勝心不煩惱甚為難得。十者心已煩惱得安隱住甚為難得。十一者既不安住常修善法甚為難得。十二者於諸善法既不恆修。心未得定能速得定,心已得定能速解脫,甚為難得。於此經中已說欲勤精進修諸善品,何故復言欲行貞實法隨法行?為顯意樂清淨故,所以者何?不為利養恭敬等事修聞思等諸善品故。欲善攝益有情者,為別聲聞等行,由諸菩薩以利他行為勝故,如是菩薩自利利他行具足已,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又此經中諸句義意,謂興論時大乘法性無上甚深,若無諍心解尚為難,況為諍競,凡興諍論雖起請問,無心求解但求過失。又傍證者心不賢直,不善宗門樂著僻執,凡所言論多具六失,所以者何?凡興論時或有私心執著邪宗,或矯方便求他誤失,或不待言竟便興亂語,或敵論者言稱正理反相誹撥,或作粗言,惱敵論者及時眾心,或復於彼自懷恚怒,多具如是六種過失。又興論時身心寂靜甚為難得,不寂靜故二事難成,謂善護他心善護自心,由此令他心得淨信,於解脫處正勤方便令自心定。又興論時多起此心,云何令我得勝?他墮負處,若不遂心,即懷熱惱,由有此故,不安樂住,由此不能無間修善,是故於彼增上證法有未得退。
上篇:勝義無記 | 下篇:食 |
【智增悲增】 又作智增上、悲增上;或稱智增上菩薩、悲增上菩薩。依唯識宗之說,八地以前的菩薩,分為智慧增上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