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阿毗達磨辭典 > 正文
無論苦樂,所報之境則有二者,謂依報正報: 一、正報 謂所報之身,如人所受得之人身是。 二、依報 謂所受...(術語)譯經之無別本者。開元釋教錄十曰:單本原來一本,更無別本。重翻本是一經或有二重翻者乃至六重翻者。...謂法為意。已正當知。是名法處。又法為意增上發意識已正當了別。是名法處。又法於意。已正當礙。是名法處。又法為意...【無願三摩地】 p1074 此菩薩所修。瑜伽四十五卷十七頁云:云何菩薩無願三摩地?謂諸菩薩、卽等隨觀離言自性所有諸...【十地經論】 印度瑜伽行學派的重要典籍,世親論師著,凡十二卷,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合譯。《十地經論》是解...即指有厭非離、有離非厭、有厭亦離、有非厭離等四句。蓋所謂「厭」,係指觀苦、集之現象而厭斥之行相;所謂「離」,...(術語)六種巧方便之一。擯斥逼迫作惡事者使就於善之方便。...廣義而言,即指道德。與智慧、勇氣、正義合稱四大德目。譯自希臘語 sophrosyn,為自製之意。即以理性抑制自己之欲...又稱病假。禪林中,為養病而請假通常有其定規。幻住清規(卍續一一一·四九九下):「忽遇病緣,宜白之公界,移單屏...【戒論】 p0690 集異門論十二卷十一頁云:言戒論者:謂此正論,能正顯了犯戒過患,持戒功德;故名戒論。...(行事)書寫一切經而供養之之法事。一切經為法寶故,以為三寶之一而供養之。...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百萬...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高安縣黃檗山鷲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孫。西堂百丈之法姪。獨佩...
這一段是文殊菩薩教誨敕令阿難尊者這個當機眾,應該好好地諦聽,好好地學習,乃至於如法地修學。這個地方有三段:一...把佛法運用起來,不要總以從前那種心態看事,不要總以從前那種狀態做事;不要總跟自己過不去,給自己找煩惱、找痛苦...問: 我皈依後十齋日是吃素的,其他的日子都是吃葷的。但我不殺生,吃葷的日子做晚課,對誦經是否有影響,對臨終往...
參禪一事,不是小根基的修行人做得到的。即使大徹大悟,衹要煩惱尚未斷盡,仍然無法出離生死。現在的人暫且不說,就...
我小時候是個頑劣的孩子,尤其喜歡殺害小昆蟲,曾經回老家帶領小夥伴把全村能找到的馬蜂窩全部用火燒掉。佛經說殺生...
若見是非之事,不得譏訶。若發言嫌責者,自失善利,非入寺之行。 若見到僧團中有是非的事情,不得譏訶。誰跟誰好、...
做為一個有情眾生,有些生命上的需求,是絕對不可少的,比方說:吃飯、睡覺,但衹要加以節制,少吃一點、少睡一點,...見美女時,做狼虎看;見黃金時,做糞土看。此中享了多少清福。 讓他說話,我只閉口;讓他指點,我只袖手。此中省了...
勝義無記
【阿毗達磨辭典】
何等勝義無記?謂虛空非擇滅。
上篇:實有 | 下篇:十二處法 |
【四靜慮四無色生處】 p0465 瑜伽三十三卷十九頁云:復次此中於初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梵眾天,...
依正二報
單本
法處
無願三摩地
十地經論
厭離四句
逼迫巧方便
節制
病暇
戒論
一切經供養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多聞」比不上「反聞」
心態轉,角度變
吃葷對誦經往生是否有影響

不肯仗佛力了生死,怎能不反思

彌陀光明加持,病症不治而愈

譏呵僧眾過失,說僧團是非,將自失善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