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阿毗達磨辭典 > 正文
(1602~1671)明末清初曹洞宗僧。青州(山東益都)諸城人,俗姓蘇。字靈瑞,世稱靈瑞弘曇禪師。自幼即有出世之志,...(名數)一身受,領納於身無分別之受,即苦樂舍之三受是也。二心受,領納於心起分別心之受,即憂喜之二受是也。見俱...【自類譬喩所引相】 p0602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一頁云:自類譬喩所引相者:謂於內外諸行聚中,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大乘百法明門論》,世親造,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在長安北闕弘法院譯出。 作者世親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系...(名數)為菩薩階位之十地,各有入住出之三位。入其地位,居其地位,出其地位,而進於次之地位也。...簡稱九門、九居、九有。三界中有情樂住的地方共有九所,叫做九有情居,或九眾生居,簡稱九有,或九居,即欲界之人與...(流派)是大日如來親授之宗名也。...(術語)世之財物,為王與賊、火、水、惡子等五家之共有物,不能獨用之也。智度論十一曰:富貴雖樂,一切無常,五家...謂世尊說。大名當知。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諸佛。謂此世尊。是如來、阿羅漢、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為菩薩名。據大日經疏卷一載,勝生,為先生之義,即先覺悟「清淨法」者之意;此菩薩於過去世時,覺悟清淨之法而具有...四劫之一,即此世界壞滅之後,二十中劫間,只有虛空的時期。...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教觀綱宗(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觀。改作書冊題名) 北天目蕅益沙門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前言 眾生因無明煩惱的迷惑,才有六道輪迴的業報,如何出輪迴而到達佛果,是每一個佛教徒急需解決的問題。 佛陀為了...凡學佛法,必須先要為了生死。今之在家居士,稍聰明者,多多皆欲做大通家,冀在稠人廣眾中宣說,並留其手筆以示後世...善導大師兩種深信是對於觀經,這種圓發三心的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之心他展開了兩種詮釋,深信是哪兩種深信...佛號怎麼念?佛號要聲聲心心,就是每一聲佛號都有你心靈力量的貫注,要念茲在茲。你念出聲音,心就在當下。每一聲佛...諸位,講這個題目,當先從一切苦講起,迫惱身心謂之苦,賅括種種曰一切,是指人生所受種種的痛苦,叫做一切苦。綜觀...這是一個以商業為主流的時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財富積累也已成為成功與否的衡量標準。可是,很多人擁有了財富卻不...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舍利弗尊者率領眾多比丘經行,而大目犍連、大迦葉、阿那律、離越、迦旃延...有些人看到別人得到榮譽、好處或利益,表面上也許會說些讚美的話,但是內心卻不服氣;也有些人會對他人的成就抱持「...
所緣差別
【阿毗達磨辭典】
云何於法所緣差別?若略說有四種,謂遍滿所緣,治行所緣,善巧所緣,淨惑所緣。遍滿所緣復有四種,謂有分別影像所緣,無分別影像所緣,事邊際所緣,所作成就所緣。有分別影像所緣者,謂由勝解作意,所有奢摩他毘缽舍那所緣境。勝解作意者,一向世間作意。無分別影像所緣者,謂由真實作意,所有止觀所緣境。真實作意者,一向出世間,及此後所得作意。事邊際所緣者,謂一切法盡所有性如所有性。盡所有性者,謂蘊界處,為顯所知諸法體事唯有爾所份量邊際,是故建立蘊界處三。如所有性者,謂四聖諦十六行真如,一切行無常,一切行苦,一切法無我,涅槃寂靜空無願無相,由如是等義差別門了所知境故,名如所有性。或以諦門了所知境,謂即前所說諸蘊界處,隨其所應了知是苦乃至是道,或以行門了所知境,謂一一諦各由四行及一切法無有差別皆真如行,或以諸法鄔柁南門了所知境,謂諸行無常乃至涅槃寂靜,或以解脫門了所知境,謂空無願無相如是等所作成就所緣者,謂轉依,已得轉依者無有顛倒,所緣顯現故,如是轉依不可思議。前說如所有性中有十六行及三解脫門,如是二種更互相攝,問空攝幾行?答二,謂空行無我行,問無願攝幾行?答六,謂無常行苦行因行集行生行緣行,由彼於三界無所願求故,問無相攝幾行?答八,謂滅道八行,由彼不能行諸相故。治行所緣者,略說有五種,謂多貪行者緣不淨境,多瞋行者緣修慈境,多癡行者緣眾緣性諸緣起境,憍慢行者緣界差別境,尋思行者緣入出息念境。何故多貪行者等緣不淨等,修治行所緣境耶?由此能息除增上貪等故。善巧所緣者,略有五種,謂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處非處善巧應云何觀?應如緣起善巧觀。問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有何差別?答若以諸法流潤諸法,令離無因不平等因生故,是緣起善巧,謂以無明等諸法流潤行等諸法,非彼諸法無因而生,亦非自在天等不平等因生,如是觀智名緣起善巧,因果相稱攝受生起故,是處非處善巧,謂雖唯有法為因,然由攝受相稱因,方能生起相稱果,如善行感可愛異熟惡行感不可愛異熟,如是比如是觀智,名處非處善巧。淨惑所緣者,謂下地粗性上地靜性,真如及四聖諦。下地粗性上地靜性者,依世間道說,由此制伏諸纏故,真如及四聖諦者,依出世道說,略故真如,廣故四聖諦,由此永害諸隨眠故。
上篇:隨逐善 | 下篇:隨逐無記 |
(名數)一,名言薰習。名者名字,言者言說也。分別名字言說之識,即是第六之意識由第七識第八種子之識,傳送薰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