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修清規》云:「往時僧道,歲一供帳,納免丁錢,官給由為憑。」詳〈憑由〉處。

《佛祖統紀》云:「唐玄宗開元十七年,敕天下僧尼,令三歲一造籍,供帳始此。」志磐曰:「出家學道,要以從師受戒為之制。初未嘗掛名於官籍,自漢明至唐初,莫不然。至則天延載,始令二眾隸祠部。而明皇正觀,始令三歲造籍。肅宗至德,復令鬻牒,謂之香水錢。逮我本朝南渡,則又創免丁之賦,謂之清閑錢。嘻!律言『非我所制,餘方為清淨者,不得不行』,豈如來以佛眼觀末世為吾徒者,當勉順國法乎?嘻!」忠曰:「正觀字訛,當作開元。」

《僧史略》云:「夫得果之人,且無限劑,出家之士,豈有司存?既來文物之朝,須設糾繩之任,其有見優閑競入,懼徭役而奔來,輒爾冒名,實非高士。僧之內律,豈能御其風牛佚馬邪?故設僧局以綰之,立名籍以紀之。周隋之世,無得而知。唐來主張,方聞附麗。文宗太和四年正月,祠部請天下僧尼冒名非正度者,具名申省,各給省牒,以憑入籍。時入申名者,計七十萬。造帳入籍,自太和五年始也。若然者,前豈無籍帳耶?監福曹昭玄寺崇玄署將何統斷僧務乎?對曰:勘造僧帳,體度不同。或逐寺總知,或隨州別錄,或單名轉數,或納牒改添,故不同也。然則出時君之好惡,乃入籍之解張。今大宋用周顯德條貫,三年一造,著於律令也。」

《事物紀原》曰:「僧帳,《唐會要》曰:『舊制,僧尼簿三年一造,其籍一本送祠部,一本留州縣。又開元十七年八月十日,敕僧尼宜依十六年舊籍,則僧尼供帳始於此耳。』《僧史略》曰:『唐文宗太和四年正月,祠部請天下僧尼具名申省,以憑入籍。入籍造帳,自太和始也。』二文不同,以《會要》為正。本朝用周顯德事三年一造帳,定著於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