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說曰:「凡十念之稱,可通一切佛號。然道安所制,食時十念,特稱為十念矣,即今十佛名也。十是存大數,實佛名不到十。或復除阿彌陁、大勢至,拘十句之數,非也。釋迦是穢土佛,文殊、普賢其弟子,而表理行;彌陁是淨土佛,觀音、勢至其弟子,而表悲智。此六名,淨穢相待而標舉,已取伴之觀音,豈可去主之彌陁耶?凡釋迦現穢國,教眾生厭此求彼;彌陁居淨邦,迎眾生接取不舍,此謂遣迎矣。而今之揀意亦在此,故彌陁、勢至不可除也。又彌勒是穢土東宮,觀音、勢至是淨土東宮也。若然,則可配於何位次?偶覽一書,彌勒次雲極樂世界阿彌陁佛,又觀音次雲大智勢至菩薩。吳克己所錄釋道安食時念三寶列次亦同此。」吳克己編《釋門正統》今本宗鑒述,多資彼。
《釋門正統》云:「佛圖澄有弟子曰道安,令僧食時念佛,取法、報、見、未、攝攝及二土四大弟子為十聲,餘為結句也。或者昧之,溺於數而缺其所念,過矣。」
忠曰:「法、報可知。見,現在釋迦。未,未來彌勒。二土,娑婆、極樂。四大弟子,彼土觀音、勢至,此土文殊、普賢也。攝攝者何?舊說曰:『彌陁是攝取不舍之佛,故云攝也。次攝,總攝義,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也。』」
東福雲章慶和尚制十佛科圖,自述意曰:「十佛名,古來諸祖未檢得本據,明國亦無明答者。予頃於道安法師傳得之,仍作科線如左。」」
總念 -稽首薄伽婆,圓滿修多羅,大乘菩薩眾,功德難思議。忠曰:「上三句,如次佛法僧。」
別念圖
忠曰:「彌陁報身,科何為應身?謂勝應身也。復觀音補處乎樂土,見《觀音授記經》。 則彌陁當入涅槃。入涅槃之佛,豈非應身耶?又文殊言大聖者,《華嚴演義鈔》云:『言大聖者,即文殊也。不指其名,直言大聖。今山中稱念,但云大聖菩薩,即舉總稱,別指吉祥耳。』」忠曰:「山中者,謂五台山也。」
又曰:「毗盧遮那,此雲遍一切處。盧舍那,此雲光明 遍照,又翻淨滿。釋迦牟尼,此雲能仁寂默。」《翻譯集》。
忠曰:「《律苑事規》載佛名,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下,加大小兩乘毗尼戒藏、一切法寶。大勢至菩薩下,加十方三世諸大菩薩、南山聖師菩薩、大智律師菩薩、西天此土傳法祖師、聲聞緣覺得道真僧,而無諸尊菩薩已下兩句。蓋以古來十佛名,無己宗祖名,所依法名為闕典矣。」
又曰:「《永平清規·赴粥飯法》舉之,加《大乘妙法蓮華經》一句。古東福寺十佛名,岐陽和尚,勢至下加聖一國師。」」
忠曰:「十佛名,每日粥飯二時唱之。道安云:『令僧食時念佛。止此』已言食時,則粥時飯時應皆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