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的和下山的
在同一條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過。上山的雖汗流浹背,卻興致勃勃,並主動地和下山的打招呼:「山上好玩嗎?」下山的疲憊不堪,連連搖頭:「一座破廟,幾尊菩薩,沒意思。」上山的不以為然:「噢,是嗎?上去看看再說。」說完擦上把汗,繼續向上攀登。過了一段時間,這撥上山的下來了,又碰上興致勃勃向上爬的人:「山上好玩嗎?」「一座破廟,幾尊菩薩,沒意思。」但上山的仍不以為然:「噢,是嗎?上去看看再說。」這就是我們的世界;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在各種各樣的「山」上,不斷地有人上去,也不斷地有人下來。說婚姻是個「城堡」的人,都是結過婚的人;說山上「沒意思」的人,都是從山上下來的人。其實,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有意思」還是「沒意思」,不在於看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而在於追求過什麼,征服過什麼。因為快樂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所以,認準的山,就無論如何都要爬上去,不管路有多麼險,也不管別人怎麼說。
車上的和車下的
一個人慢悠悠地走在馬路上,任憑身後的汽車喇叭叫個不停,他卻仍然不慌不忙,一副很不情願讓路的樣子,嘴中還嘟嘟囔囔:「你著急,誰不著急?有種就開上來吧!」後來,這個人坐到了汽車上,又非常討厭那些不及時讓路的步行者和騎車人。甚至動不動就出口不遜:「怎麼?找死啊!」一個人在站牌下等車的時候,引頸翹首,望眼欲穿,恨不得讓每一輛過來的公交車都在此停下,立即停下。後來,這個人終於擠到了車上,但他立即就喝令關上車門,並怒目而視那些仍然往上擠的人,盼望這輛汽車立即啟動。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車下的」人多,「車上的」人少。所以,當「車下的」擋路、擠車或者放怨氣、發牢騷的時候,「車上的」一定要忍耐上些,寬宏上些。想當初,自己不也是這樣心急火燎,讎讎不平麼?
賣包子的和賣被子的
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講的是寒冷的冬天,一個賣包子的和一個賣被子的同到一座破高中躲避風雪。天晚了,賣包子的很冷,賣被子的很餓。但他們都想念對方會有求於自己,所以誰也不先開口。過了一會兒,賣包子的說:「吃一個包子。」賣被子的說:「蓋上條被子。」又過了一會兒,賣包子的又說:「再吃個包子。」賣被子的也說:「再蓋上條被子。」就這樣,賣包子的一個一個吃包子,賣被子的一條一條蓋被子,認也不願向對方求助,到最後,賣包子的凍死了,賣被子的餓死了。有句話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其中最關鍵的,是看認更主動,主動獻出的愛,才是最重要也最寶貴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