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六
「復次舍利子!時彼菩薩摩訶薩說是偈已,而更前詣最上眾佛般涅槃所,頭面禮竟涕淚交流,遶百千匝卻住一面,復說伽陀曰:
「『如來於諸有情中, 善說最上真實法,
我今發起真實心, 願求無上菩提果。
佛具大智真實身, 今滅度已我不見,
志發誓願等如來, 當獲殊妙諸相好。
我昔曾於俗捨中, 於如來法不恭敬,
現招劣弱深鈍根, 致諸魔障來嬈惱。
今我未得聞正法, 無量苦惱常逼迫,
願得親覩調御師, 發起宿植善根本。
我今發是誠實語, 對諸八部天龍眾,
證明我此真實心, 願獲當來真實果。
願我當承善根力, 得見最上人中尊,
聞正法已獲神通, 如大龍故注甘雨。
願我不墮八難中, 遠離一切諸欲染,
於佛常生諦仰心, 惡魔重障無能縛。
願我常於諸佛所, 親得聞持正法藏,
潔白之業速圓成, 無邊佛慧皆通達。
願我速獲真實語, 以真實故得成佛,
當坐菩提大道場, 說真實法利含識。
願我早同最上眾, 振神通力大千界,
俱胝天眾圍遶時, 獲利益者心歡喜。
佛神通力難思議, 住虛空中復難見,
願以讚歎功德因, 放淨光明照我等。
佛神通力無有量, 慜念有情常顯現,
以上妙法令我聞, 億千萬偈嘆無盡。』
「復次菩薩摩訶薩心生歡喜轉復增進,說伽陀曰:
「『若我往昔承記別, 現生當得成佛道,
一切有情隨我心, 所修供養皆圓滿。
真淨境界不思議, 求菩提者當趣入,
眾生若發如是心, 無量如來常再見。』
「復次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昔曾於諸佛所深種善根親近供養,皆悉成辦無量根力。於此沒已得生天界,二十俱胝劫不墮惡趣,二十俱胝劫不耽五欲之樂。復於往昔親近供養七千如來,於一一如來所廣大成辦諸供養事,為求無上正等正覺,於一切時常修梵行。以是往昔善根力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娑羅樹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十號具足出現於世。彼佛會中有諸聲聞皆來集會,復有二十俱胝比丘,與大阿羅漢四萬人俱,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到於彼岸。舍利子!彼娑羅樹王如來壽命二十俱胝歲,般涅槃後正法住世滿一萬歲,像法住世亦復如是。全身舍利流佈世間,普遍供養廣作佛事。」
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我於二十俱胝劫, 不曾墮於諸惡趣,
二十俱胝劫數中, 亦不耽著於五欲。
七千如來當住世, 於彼時中般涅槃,
修梵行故得成就, 常與有情獲法欲。
今我得成菩提道, 故號娑羅王如來,
二十俱胝劫數中, 安立有情菩提果。
覺悟菩提最上因, 饒益一切有情故,
二十俱胝歲數中, 當為有情常說法。
常與四十俱胝眾, 同坐道場宣正法,
諸漏已盡悉無餘, 獲得涅槃殊妙果。
三世如來身舍利, 我甞建塔六十千,
復立俱胝數寶幢, 於萬年中伸供養。
正法住世一萬歲, 諸有智者獲利益,
清淨妙音宣演時, 普獲聞者心歡喜。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圓滿清淨戒行,於一切有情而生對治,於父母所不生貪愛;於諸有情發起對治,於諸欲境不生耽著。菩薩摩訶薩,云何是欲法?云何對治法?欲法者,謂眼觀色慾、耳聽聲欲、鼻嗅香欲、舌了味欲、身著觸欲,而生和合,於此和合而生耽著,是名欲法。既生耽著而被纏縛,於諸纏縛生決定想;此纏縛法畢竟虛假,由貪迷故深樂纏縛。此纏縛法總有三種,謂淺、深、極深,諸有情等應當遠離此纏縛法。又色是纏縛,聲、香、味、觸皆是纏縛。云何色是纏縛?所謂成就身命色故,生於我想、補特伽羅想、壽者想、常想、不壞想、決定不變想、塵境物想、薩伽羅想、五蘊想,此等皆是色法纏縛。又色是纏縛,成就身命色法故,所謂世間諸有欲法,愛著身命妻孥眷屬,是名色法纏縛。乃至觸欲皆是纏縛,諸有染緣而漸成就,諸不善業而皆積集,耽著諸欲不能暫捨。舍利子!云何是欲無過失?謂潔白清淨欲無過失,然於惡趣不生愛著。云何於惡趣中不生愛著?謂欲無過失。舍利子!諸有情等於諸欲事而常親近,無有少分不曾暫捨,由此業報遍受苦果。舍利子!於千世界次第伺察遍觀察已,諸惡朋友無有一人可比於妻。何以故?舍利子!一切有情由愚癡故,諸有智者而常毀棄,是故當知顯現正法。諸無智者而常攝受,是故當知顯現非法諸有為法。男女妻妾互相耽著而生愛樂,邪道攝受男女妻妾數數愛取,障難出離、障難持戒、障難修定、障難生天、障難涅槃、障難一切潔白之法,又復攝受奴婢眷屬,以要言之,又或攝受惡友,為地獄、餓鬼、畜生之所攝受。又復攝受男女妻妾,即彼攝受一切雜染諸不善根。又復攝受男女妻妾乃至飲食,盡其邊際而為障礙:欲見如來而為障礙、欲聞正法而為障礙、欲近聖眾而為障礙。佛之知見清淨潔白之法,一切聖眾,由障礙故皆不能見。於時分中欲求成就而為障礙,求七聖財而為障礙,於不正信法返生攝受,乃至破戒慳吝惡慧無慚無愧皆悉攝受,於非七聖財返生攝受。又復攝受男女妻妾,即彼攝受疾病瘡疣疼痛勐火毒蛇諸苦。又復攝受男女妻妾所住舍宅,猶如塚間,於其塚間發悲號聲,無諸親友乃生聽受,增長癡迷。是虛幻法,於諸善法而為障礙。以要言之,舍利子!破戒之人諸有惡法,如世霜雹毀一切物,破壞善法亦復如是。又復耽著男女妻妾,如貪味人舐於利劍,食熱鐵團諸不淨物。又身垢穢,以貪著故用香花燈塗而自供養,如地獄中極大苦器而自嚴飾。又復於諸奴婢攝受驅使,又復攝受黑瘦惡人種種毀棄,又復攝受駝驢豬狗種種畜類,即是攝受一切苦惱。又復攝受男女妻妾者,舍利子!決定寧入千踰繕那極大勐焰熱鐵城中,不應攝受父母男女妻妾。常起如是染愛之心即便墮落,何況領受諸觸境事。何以故?諸苦所因,以貪染法為諸根本,損害善法根本、憂悲苦惱根本、繫縛善法根本、穢惡根本、生盲根本,而非慧眼潔白根本。如常履踐熱鐵地上,悉令是人墮落邪道。以何因緣說名為妻?妻所作為,如負重擔而能忍受,又甘領納任持重擔,長時不捨受諸苦惱,逼迫身心為其損害;如是因緣說名為妻。如是有情,由起愛故返為奴僕,由耽著故不得自在,被諸打縛皆悉信伏,倍生欽仰隨諸走使;如是因緣說名為妻。若具足說廣大無量。舍利子!又重擔者,所謂五蘊——色、受、想、行、識——而此五蘊名大重擔,不能棄捨。男女妻妾宿因緣故而為眷屬。舍利子!此為破戒緣、壞正行緣、不正見緣、樂飲食緣、地獄餓鬼畜生緣,作勝慧障、閉涅槃門,以是因緣集一切苦,說此名為宿因眷屬。
「又舍利子!母之種族亦多過失。說此種族無量無邊幻化等事,有人隨順則生過失。諸有魔事如在掌中,波旬眷屬及諸魔女種種幻惑多種過失,以輕掉心、侮戲心、顛狂心、猿猴心,善能顯現如是幻惑。以是因緣故,說名為母之種族。舍利子!又此幻惑亦名聚落,而建王城四衢道陌,人民世界廣大無量不可思議。以是因緣故,說名為幻惑聚落。舍利子!如是幻惑諸欲過失應墮惡趣。舍利子!譬如幻師作幻惑事,而於眾中備諸幻具,廣能顯現種種幻事,女人幻惑亦復如是。舍利子!世間有情見彼女人而被纏縛,或時聞聲、或時手觸、或時歌舞起心愛著、或時和合起諸幻惑、或時啼泣,行住坐臥於一切處悉被纏縛,供給走使返為奴僕。舍利子!譬如世間成熟苗稼,遭大雨雹之所損壞。舍利子!母之種族亦復如是,而能損壞夫之種族,亦能損壞一切潔白之法。舍利子!諸欲過失應墮惡趣,一切愚夫不能了知,而返攝受妻妾眷屬。舍利子!此諸菩薩於諸欲過失無義利事,以方便力而能遠離。云何一切愚夫異生,棄背正法返生愚癡非丈夫想?應於一切佛菩薩摩訶薩所作大丈夫想,應當棄捨非丈夫想,不應生諸瞋恚之想,於諸善趣作大丈夫起諸正行,不於惡趣作非丈夫起諸邪行,不於地獄、餓鬼、畜生起諸趣向,不於破戒起諸趣向,不樂於破戒眾中而暫安住,唯樂於最上最勝一切無上正法無障無礙佛慧而起趣向,而樂對治諸不善法起諸趣向:『願我當來作師子吼,不樂隨順諸不善法作異獸吼。願我當來如佛顯現金色之身,不作異生凡夫之身。常為世間導善之首。又於人中無諸險難,安然寢饍無所乏少,常得清淨諸妙飲食皆悉豐足,亦不厭捨世間麁糲飲食。常願於寂靜處修習禪定,速得成就最上最勝妙三摩地,專注一境遠離動亂諸惑障染,常得遊戲諸佛定門,亦復遠離聲聞緣覺諸有定門,不樂依止一切愚夫異生諸有定門。亦不樂着色、受、想行、識五蘊而住,不樂依止地、水、火、風、空、識而住,不樂依止欲界、色界、無色界而住,亦不樂於此界他界而住。雖復於彼見聞覺知妙觸境界及所證得寂靜思惟,亦復不樂依止而住。願常依止如實靜慮之者,雖樂修定於自他身常無損害。願常圓滿佛之智慧,所有欲界諸有為事悉不願樂。』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智者有四種出離法。何等為四?一者出離欲界,二者出離一切有情界,三者出離知恩不報而不親近,四者出離一切苦行;應當發起此之四種出離之法。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住惡趣中,見諸殊妙母之種族亦不發起貪愛之心,應當發起四種之想。何等為四?一者損減想,二者險難想,三者便利不淨想,四者膿血穢污想。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住惡趣中,又應發起三種之想。何等為三?一者如母想,二者如妹想,三者親女想;應當發起此三種想。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而常善說修習思惟,及諸經典悉應信受。我觀世間無有一人,於無量劫來非母能生、非父能育。至於一切有情循環養育,一切有情亦悉曾為我之父母,或於往昔曾名為母,至於今生返名為婦。彼諸行人應當修學,與諸愚夫異生,我當住於不相違行。如是行相隨順於此。貪愛為心,內心專注作是思惟。所謂貪愛之心,彼云何見生與未生?若或貪愛眼中諸色,彼諸行人內心堅固。應當伺察於自眼中而生愛著。云何眼中而生見見?云何自性而見自性?云何自眼而見自眼?如是自眼四大所成,仗眾緣故而非自性,既非自性而生愛著,愛著之心亦非自性。何以故?彼性非有、此心亦無,由差別故而生愛著。諸愚夫異生由不了故住無分別,我今樂住有分別中而生進求。何以故?如是色相非功德法,是欲思惟。」
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互相和合為一義, 此中無有義差別,
亦非內心堅固生, 由貪愛故名積聚。
云何真實中真實, 而於四大生愛著,
此法猶如於瓦木, 是中不生愛樂心。
由我執故生遍計, 從不真實為積聚,
不真實中貪愛生, 真實貪愛不可得。
設於十方遍尋求, 真實貪性不可得,
於不真實計執已, 貪愛心生還積聚。
彼若如是生伺察, 循環於此遍推窮,
隨諸增勝推窮時, 真實貪愛不可得。」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