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三
「復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世間眾生應如是念:「我於長夜中,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發起懈怠下劣精進,癡冥疲乏如瘖啞人,無見無忍亦無善愛,無惡業惡報、無善業善報、無雜業雜報。既不自知,亦復不能請問沙門婆羅門諸阿闍梨,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有罪?何者無罪?何者所應親近?何者不應親近?何者所應作?何者不應作?何者作已於長夜中無義無利生諸苦惱,由是我慢增長,不能了知善業根本,唯造一切不善之業。縱得人身諸根殘缺,又於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於佈施。又於人中盲聾瘖啞無諸色相,善說惡說悉不能知。由如是故不樂佈施。」我今應當回發是心,親近善知識,若得人身,諸根完具能活其命,習行佈施不惜軀命,具諸色力,善說惡說悉能了知,復能請問師尊智者,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有罪?何者無罪?何者所應親近?何者不應親近?何者諸所作時違背聲聞緣覺之法、順向菩薩藏義?親近承事諸阿闍梨,隨諸所作。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總略乃至給奉水瓶。』此是菩薩第七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欲近善友作利益, 我乃遠離多百劫,
不能請問善惡門, 有罪無罪果報等。
增上慢心墮地獄, 傍生餓鬼諸趣中,
親近罪業諸友朋, 多劫歷苦而無盡。
縱得人身根殘缺, 多千劫中受輪迴,
不能了知善惡門, 有罪無罪果報等。
若得人身離艱苦, 諸根完具善相圓,
人相完具離難時, 如一眼龜值浮木。
得覩世間燈照曜, 佛教中聞無染法,
爾時請問世間尊, 諸善不善果報等。
慳者云何所趣向? 何不慳者能行施?
貪諂毀戒復云何? 又何不破淨戒者?
云何恚恶心無動? 云何懈怠散亂心?
精進禪定樂云何? 惡慧癡冥何所為?
云何得彼真實慧? 云何菩提行方便?
六種賢行竟云何? 慈心廣大世間勝。
惡趣眾生云何救? 云何樂法心無厭?
菩提行藏廣勤求, 十方剎中善安住。
云何親詣世間尊? 云何禮奉營諸福?
普賢行門復云何? 如我今時善親近。
云何請問阿闍梨? 願聞師尊尊重事,
生阿闍梨歡喜心, 此心生已真佛子。
福力智力為增上, 是中所成廣大智,
智力增強發勝心, 給奉水瓶生歡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七發心。
「復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世間眾生應如是念:「我於長夜中,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發起懈怠下劣精進,癡冥疲乏如瘖啞人,所有世間一切文句,與義句合、與法句合,法句合故,住於寂靜與離貪合,寂滅正智與沙門婆羅門涅槃同住。於一切處所作,我乃棄捨,不能了知文義句合,乃至不與涅槃同住,亦復不能受持讀誦,亦復無力,又無精進、無士夫力用、無士夫勢、無士夫勤勇、無最上精進,無因無緣。諸眾生煩惱亦無因無緣,眾生雜染無因無緣,眾生清淨無因無緣。此等無因依止諸見,不能了知所作善業,唯造惡業。縱得人身諸根殘缺,又於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施,癡迷所覆盲聾瘖啞無諸色力,不能了知文義句合,乃至不與涅槃同住,亦復不能受持讀誦。由如是故,不能親近習行善法。」我今應當回發是心親近善法,乃至不惜軀命了知文義句合,於出離道涅槃同住。於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受持讀誦,發勤精進,親近承事諸阿闍梨,於菩薩藏正法受持讀誦,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福智勝力當得圓具。以福智力得圓具故,所作慣習而能積集菩薩藏正法,親近承事諸阿闍梨,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所有法義相應故, 於正道分修道行,
寂滅理中作證門, 而涅槃道得真實。
若於此法遠離者, 即於諸法無所利,
無義利句設相應, 不能親近彼正法,
無力亦復無精進, 士夫勢用悉皆無,
無他勤勇亦復然, 於一切處無所得。
即見無佛亦無法, 無父無母及宗親,
由斯善惡業皆無, 一切皆無諸報應。
此諸如是罪業見, 數數親近罪根深,
一向艱惡日增多, 墮地獄中經久遠。
地獄出受傍生報, 餓鬼趣中罪復深,
其後縱得人中生, 聾騃癡冥而無舌。
餘業復受瘖啞報, 癡暗缺漏苦還增,
而復重受地獄殃, 由不了故當墜墮。
經歷久時後當得, 人身具足善相圓,
諸根既具勝力增, 依時淨住而思忖:
若於諸法義相應, 即得同歸出離道。
修菩提道證菩提。 我當思惟如是事,
所有諸大菩薩藏, 和合甚深正法義,
經歷俱胝千劫中, 發生淨信極難得。
若此若餘廣多數, 諸佛妙法不思議,
隨諸修作能受持, 為佛菩提勝根本。
我當親近及承事, 尊重信奉阿闍梨,
諸佛菩薩亦復然, 即得最上清淨信。
發生如是淨心已, 即是菩薩廣大心,
勝慧方便悉圓成, 給奉水瓶常精進。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復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痛哉!世間一切眾生,以其愛著於身命故,常為一切無義利行顛倒隨逐。何者名為無義利行?謂彼眾生愛著身命,不能愛樂菩提分法,以其我見而為先導,執著心堅癡冥所覆,摧毀破壞眾事隨逐,此說是名無義利行。又復眾生愛身命故,以其我見而為先導,愛戀妻室男女知識,以愛著心隱覆癡暗,遠離諸饒益事,此說是名無義利行。又復眾生愛身命故,以其我見而為先導,顧惜奴婢作事人等詹視防護,此說名為無義利行。復次世間一切眾生,有義利行常所隨逐者,謂若眾生不惜身命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善修身語意業,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積集佈施波羅蜜多,乃至積集般若波羅蜜多,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行佈施、愛語、利行、同事,普攝一切眾生,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修習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勝菩提分,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聽受父母及阿闍梨諸有教誨,禮拜讚歎、恭信合掌、奉諸所作,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常以淨心營三寶事,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作如是念:「我以惜身命故,無義利事常隨逐我。我當發勤精進,親近承事諸阿闍梨,不惜身命隨諸所作。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福智勝力當得圓具。以圓具故,所作慣習悉能成辦,詣菩提場當證聖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若人愛惜身命故, 菩提分法不愛樂,
三不善業造圓成, 此乃愚夫異生類。
愛樂己身及妻室, 並諸男女眷屬等,
此無義利執著心, 旋轉三界愚癡者。
又於奴婢作業人, 不覺了心常顧戀,
此無義利愛著深, 資生畜養四足等,
廣多聚積諸財穀, 不自受用不與人,
此無義利愛著深, 秘護伏藏不彰顯。
此無義利染著故, 彼愚夫心常愛惜,
返於菩薩善意中, 棄捨不能生愛樂。
若能不惜於身命, 愛樂菩提勝分法,
三種善業造圓成, 此即名為有義利。
施戒忍辱及精進, 禪定勝慧亦復然,
與彼方便行相應, 此即名為有義利。
承事父母為先導, 遵奉師尊亦復然,
審諦思惟三寶門, 此即名為有義利。
諸大菩薩甚深藏, 普攝一切勝法門,
受持誦念廣宣揚, 此即名為有義利。
此有義利諸勝行, 乃是諸佛親所宣,
如其所說義相應, 是名佛子廣大行。
發生如是大心已, 復起清淨諦信心,
親近承事阿闍梨, 給奉水瓶隨諸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復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痛哉!世間一切眾生,不能如理調伏心意,違背阿闍梨所有教誨,彼人不得阿闍梨財。何者名為阿闍梨財?所謂信財、戒財、聞財、捨財、慧財、慚財、愧財,如是七法名阿闍梨財。由其不得如是財故,當受貧苦逼惱其心。智者應當善調伏心,隨順阿闍梨所有教誨,習行佈施作諸善行。何以故?若能善調伏心,隨順教誨修佈施行,彼人即得阿闍梨財。此復何名阿闍梨財?謂得菩薩藏正法,普攝一切菩薩勝行善調伏法。如是知已,當於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廣為他人宣佈演說。若能安住菩薩藏者,即得畢竟斷除貧苦,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發心已,即能隨順阿闍梨教,行佈施等,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親近承事諸阿闍梨,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十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所有難調諸眾生, 內心諂誑復險惡,
違背師尊教誨言, 不能堪任諦忍受。
此難調伏既知已, 應當隨順師教誨,
如其教令所宣揚, 即得大仙聖財寶。
所謂信財及戒財, 聞財捨財亦復然,
其中最勝曰慧財, 慚愧等財為七種。
了知如是聖財已, 七種伏藏用無盡,
其中若或不能知, 此即名為非法器。
若是法器眾生者, 彼即圓具諸佛法,
無諂善調可稱揚, 發勤精進修施行,
勝妙法欲心尊重, 損棄身命不為難。
修佛菩提法器成, 知已修持常無間,
法界平等無差別, 佛調御尊親所宣。
此菩薩藏正法門, 能於菩提善安住,
如其所說廣大法, 即是諸佛真實財。
為一切法無我門, 無相亦復無空相,
無其壽命無作者, 亦無戲論無含藏。
於一切法自性中, 無生無相本如是,
諸法無成亦無壞, 諦觀諸法本無相。
善調伏者如教行, 隨諸教令善修作,
若得見佛自然智, 隨自境入解脫門。
如其信財及戒財, 聞捨慚愧慧等七,
如是聖財無上寶, 七法圓成用無盡。
聞其法藏廣施門, 善調心意皆隨順,
於諸善友常親近, 一切善行常修作,
頂重無上大菩提, 勤行諸法亦如是。
發生如是勝心已, 如渴思飲而無懈,
清水盈滿淨器中, 廣大愛樂心獻奉。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十發心。由發心已,即於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親近承事諸阿闍梨,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由此最勝善根力故,修菩薩行者得四種法。何等為四?一者如阿闍梨所說速得一切善法,二者隨順阿闍梨言,三者修行速得成辦,四者圓滿修行法因。
「復次舍利子!修菩薩行者生於人間,得四種法。何等為四?一者教授多人,一切善法隨能安住。二者居岩窟處,得彼多人眾皆歡喜。三者以廣大心,於晝夜中多人咸詣。四者無所發起,趣命終已得生天界。
「復次舍利子!修菩薩行者生於天中,得四種法。何等為四?一者得彼天眾與最上座;二者一切所向得彼天眾觀其面相;三者隨有所說領受解了;四者時詣帝釋天主之處請決所疑而不詣彼餘天眾處,天中得彼宮殿受用。舍利子!修菩薩行者生彼天中,得如是等四種之法。若生人中,亦得無量百千法門。」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他曰:
「天中得彼高勝座, 復得天眾常恭信,
一切天眾所觀詹, 如是常聞善說法。
一切所作皆智者, 問法帝釋無悋心,
殊妙宮殿得彼天, 天中沒已來人界。
復得人中勝生處, 作轉輪王統四洲,
人中沒已即還生, 於彼天中受勝樂。
天界不復經苦受, 頂重師尊此為因,
如是四種勝妙門, 常得如是廣大事。
由起如是無著心, 頂奉師尊善所作,
以清淨心給水瓶, 愛樂尊重常無倦。
又得一切天人龍, 所應供養常尊奉,
於彼所生天界中, 亦復得其四種法。
云何名為四種法, 先所作業悉能知,
積集善行及善因, 現生所作常無減。
又復由其善法故, 而悉了知生滅處,
現生無動亦能知, 是故了知諸法行。
能為諸天廣宣說, 依法顯示及教誨,
廣作利喜勝行門, 然後還從天界沒。
「復次舍利子!修菩薩行者得四種法(此中文標四法,祇有一二,闕其三四,梵本元無不可添足)。何等為四?一者天中沒已來於人間同禁戒者同分中生。二者生人中已於現生中得五種悲法。何等為五?一者現生得於善法中生,二者現生儀相具足,三者現生淨戒圓滿,四者現生眷屬廣多,五者現生於諸眾生起慈心觀。
「又復當得五種不破壞法。何等為五?一者善友知識常不破壞,二者身不速壞,三者富樂受用常不破壞,四者所發菩提心堅不能壞,五者於饑饉時法樂豐熟。
「又復當得五種希有之法。何等為五?一者以空瓶器置於一處,自然有其清淨水滿,水中盈積諸妙珍寶。二者渴須水時,自然有其八功德水出現於前。三者身中離諸災難,所謂若毒若刀、若火若水、若飲伏威光、若吞噉怖畏。四者若值刀兵劫時、疾疫劫時、饑饉劫時、火災劫時、水災劫時、風災劫時、渴乏劫時、炎熱劫時、夜叉難時,現生閻浮提中者,即得天界中生受諸快樂,所受妙樂如金剛嬉戲。此是希有之法。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