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的殊勝功德

1、袈裟功德殊勝,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龍善神悉予守護,使此安寧。佛曾告阿難:「過去諸佛著如是衣,得成佛道;未來諸佛亦當著如是衣,得成佛道。如我今日以刀割截,成沙門衣,不為怨賊所劫,此是解脫服、福田之衣。若有眾生起一噁心,向三世諸佛、辟支、羅漢及著染衣人,獲罪無量。所以者何?壞色之衣,是聖賢標式。若能發心,敬染衣人,獲福無量。我由信心敬戴之至,得成佛道。」《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記》

2、龍得袈裟一絲,掛其門上,則免金翅鳥難。《釋迦如來行跡頌》

3、有一犯人,被判綁縛棄置曠野之間,剃鬚發求覓袈裟,遇得一片自系其頸,得免羅剎鬼魅之難。《地藏十輪經》

4、有一獼猴見羅漢入定,即取坐具披作袈裟,遶比丘行。比丘定起為說三歸五戒求菩提法,獼猴依教受已踴躍歡喜,緣樹墜死生兜率天,值一生補處菩薩為說無上道。從是以後值佛無數,於最後身,次彌勒後當成菩提,號師子月佛。《師子月佛經》

5、於我法中但使性是沙門,污沙門行,自稱沙門,形似沙門。當有被著袈裟衣者,於此賢劫彌勒為首,乃至最後盧遮如來,彼諸沙門如是佛所,於無餘涅槃界,次第當得入般涅槃,無有遺餘。《大悲經》

6、五條表斷貪,淨身業也。七衣表斷瞋,淨口業也。長多短少,表聖增凡減。並表斷癡,淨意業也。《毗尼日用切要》

7、若人持戒信心清淨,知僧福田。為法衣故,施一菓直為作衣價,心常愛樂而生隨喜,命終生林戲天,自在遊戲,隨意所至。若生人中,神德自在。若有眾生心有淨信,為比丘僧染治袈裟法服,命終生彩地天,與諸天女五欲自娛,飲食甘露無有醉亂。從天命終得受人身,人所愛敬。《正法念處經》

8、「僧寶不思議,身披三事雲衣,浮杯過海剎那時,赴感應羣機。堪作人天功德主,堅持戒行無違,我今稽首願遙知,振錫杖提攜。」《三時繫念佛事》

袈裟五德

1、釋迦牟尼佛昔於過去寶藏佛所發菩提心:願我成佛時,令我袈裟有五功德:

一者,我成佛已,若有眾生入我法中出家著袈裟者,或犯重禁,或犯邪見,若於三寶輕毀不信,集諸重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於一念中生恭敬心,尊重佛、法、僧。如是眾生乃至一人必與授記,於三乘中得不退轉。

二者,我成佛已,天龍鬼神、人及非人若能於此著袈裟者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其人若得見此袈裟少分,即得不退於三乘中。

三者,若有眾生為飢渴所逼,若貧窮、鬼神、下賤諸人,乃至餓鬼、畜生,若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其人即得飲食充足,隨其所願,疾得成就。

四者,若有眾生共相違反,起怨賊想,展轉鬪諍。若諸天龍八部、人及非人共鬪諍時,念此袈裟,尋生悲心、柔軟之心、無怨賊心、寂滅之心、調伏善心。

五者,有人若在兵甲鬪訟斷事之中,持此袈裟少分,至此輩中,為自護故,供養、恭敬、尊重袈裟,是諸人等無能侵毀、觸嬈、輕弄,常得勝他過此諸難。若我袈裟不能成就如是五事聖功德者,則為欺誑十方世界現在諸佛,於未來世不成菩提作佛。《悲華經》

2.若天、若夜叉、若羅剎、龍、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鳩盤茶、毘舍遮及餘世人,交陣鬪時,能念袈裟者,令彼眾生得悲心、軟心、無怨心、淨心、隨用作心。眾生若於鬪戰、若於諍訟,為護身故,尊重、恭敬、供養袈裟,常持自隨者,令彼眾生所在常勝,無能陵者,從鬪戰、諍訟安隱解脫。《大乘悲分陀利經》

1、袈裟十利:

一者,能覆其身遠離羞恥,具足慚愧修行善法。

二者,遠離寒熱及以蚊虻惡獸毒蟲,安隱修道。

三者,亦現沙門出家相貌,見者歡喜遠離邪心。

四者,袈裟即是人天寶幢之相,尊重敬禮得生梵天。

五者,著袈裟時生寶塔想,能滅眾罪生諸福德。

六者,本制袈裟染令壞色,離五欲想不生貪愛。

七者,袈裟是佛淨衣,永斷煩惱作良田故。

八者,身著袈裟罪業消除,十善業道念念增長。

九者,袈裟猶如良田,能善增長菩薩道故。

十者,袈裟猶如甲冑,煩惱毒箭不能害故。(《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2.佛告舍利弗言:「若修行大菩薩滿於世間,於諸眾生每日授與袈裟衣服。於意云何?如是施者是善清淨施,不但為初修行菩薩初心發起無上菩提心故,從此之後則成最上。修行菩薩而堪淨受如是衣施。若初修行菩薩每日於他受淨臠食,積如須彌,而堪淨受。不為修行菩薩初心發起無上菩提心故,從此之後則成最上。」《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3.《賢愚經》云:「染色之服皆是三世賢聖標式,其有眾生剃除鬚髮著染衣者,當知是人,不久當得解脫一切諸苦……」因此,袈裟亦稱為「解脫服」。

4.袈裟云何又稱調伏衣?「律名為調伏衣,故文云:結使已調伏,乃應披袈裟也。如經中,內起瞋心,外著袈裟無不息滅是也。」《釋門章服儀》

5.供養袈裟的功德有八項:皮膚發光、皮膚光滑、皮膚柔嫩、無病、膚色金黃色、身體莊嚴漂亮、衣食無缺,高貴衣服皆擁有、入涅槃時可進入四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