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法師、各位慈悲的護法居士大德:

今天是2010年2月14,是農曆大年初一,這在中國和台灣以及全世界的華人,是個大日子,因為全世界的華人都過農曆年。台灣有四個重要的節慶,就是:元宵、端午、中秋和農曆年,尤其是農曆年,這是最大的日子,借著這個重要的日子,跟各位說幾句話:

首先跟諸位拜一個年,大家能夠虎年行大運,財源滾滾而來,世俗。如果你剛結婚,師父祝大家虎年能添一個寶寶,增加喜氣洋洋。首先我們非常地感謝法觀師父,在百忙當中抽空來為我們領眾,來拜三千佛。法觀師父的聲音特別好、節奏感特別好,是音樂老師,雖然是師徒,禮貌不可免,所以,師父必需在大眾來感恩法觀師父的慈悲,來為我們一千多人領眾拜三千佛,讓大家法喜充滿。

第二個感謝學榮師打這個花鼓,從印尼坐飛機來到這個地方台灣,相當的遠,學榮師也是非常了不起;在座諸位法師,常住法師、外來的法師,我們都特別地讚歎,畢竟有佛法僧的地方、有三寶的地方,佛法才能延續。

再來,這一年,這些護法居士大德和義工出錢出力,讓我們整個法寶推廣的動作,能夠非常地順利,正法能夠救度千千萬萬的眾生,這個都是出家和在家的合作的功勞。能夠跨進佛教的門檻是非常難、非常了不起的,無論是男女老幼,師父都特別地讚歎,畢竟這一條路不是很好走,很多人也不了解佛教,誤認為佛教是消極、是迷信,或者是說修行人逃避現實,這個都不了解佛法。

今天是三千佛(法會),借重這個因緣,師父跟大家拜年、讚歎、感恩以外,最重要的要講幾句法,那要講什麼呢?我們今天要講的題目,叫做「佛陀的格言」。格言就是座右銘,是非常重要的!而今天的這個題目:佛陀的格言,是接續上一次九月底義工大會開示接下來,因為這裡每一句都是佛所說的,每一句它都很重要,每一句它都是重點。

講這個佛法,如果講得太深的,一般人他難以接受,聽不來。所以,講經說法它有時空性、有因緣性,有這個種種的背景,你下手處要對。那麼,就一般所認知的、跟世間人的看法,和大覺悟的聖人是有一段差距的。譬如說:世間人,譬如說抬頭仰望這個月亮,他就會說:喔!我看到了天上的月亮,看到了天空當中滿天都是星星!這個所有的眾生都是這樣講,看到月亮,看到天空當中滿天都是星星;那麼,中國的種種的神話,還會加上嫦娥奔月啊、吳剛砍桂樹啊、還看到兔寶寶在舂米,會種種的神話,更加添了幾分對月亮石的神秘,自古以來對月亮,什麼「千里共嬋娟」啦,這個都是在描述月亮,月亮皎潔啊,皎白啊;或者是說:星星點綴在虛空當中,更讓人家有對思索這整個宇宙。好!這個講,大家都是這樣講,你跟他講月亮,他就是一定是月亮;跟他講星星,他就是星星。

所以,你仰望虛空、天空,一般人就說:我看到月亮,或者是星星。但是,如果頂尖的天文科學家來講,他就不是這樣講了,頂尖的科學家,他就不是看到月亮、不是看到星星了;世界上頂尖的科學家、天文學家,你問他說:你抬頭仰望這個天空,你看到什麼?他就會跟你講:我看到天空的歷史。不是看到月亮,也不是看到星星,是歷史,天空的歷史。為什麼講看到天空的歷史呢?因為這個光反射到地球來,有的經過十分鐘,因為光速一秒鐘十八萬六千mile, 十八萬六千mile就是三十萬公里。所以,有的星球這個光線到地球來,這要十分鐘,換句話說:如果你看到了這個亮,星星、月亮石的反射光,也許它是十分鐘前的月亮;如果這一顆星星跑了五十年,光,我們稱為光年,也就是測這個距離的,用光速還有年相乘,來沒這個距離的,因為宇宙太大了!所以,當你眼睛看到那個光的時候,諸位!那個是歷史,不是真正的星星。如果是距離地球五十光年,你看到了這個星星,是五十年前的星星。一切眾生他們沒有天文知識的時候,你只能講:看到月亮、看到星星。如果這個星星是一百年、一百光年的距離,那麼,當你今天突然看到那個星星消失了,記得!它是一百年前就消失的,一百年前就消失。

所以,根器不夠的凡夫,你跟他講看到月亮、星星,他能接受;頂尖的科學家,他看到的就是天空的歷史。佛法也是這樣子,你要跟眾生講最上乘論,他聽不懂,什麼叫做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什麼叫做究竟實相、每一義諦、最上乘,他沒有辦法;沒有辦法,他就要下降,佛陀對這些根器不夠的,他就要降下這個程度來。譬如說眾生看到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樹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陀對一個初學佛法的人來講說:有!有日月星辰、花草樹木;有成住壞空、有生老病死;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辦法,因為眾生剛剛開始學佛,只好講「有」。如果學佛了更深一層了,佛陀就告訴這個修行人:沒有日月星辰、沒有花草樹木,日相沒有日相,月相沒有月相,星辰沒有星辰相,山川草木相統統沒有,我相、人生、眾生相、壽者相,統統是空相,沒有這個相。那再更進一層,進入菩薩的階段的時候,佛陀就告訴他:有!有日月星辰、花草樹木、有山河大地,這引起統統是如來藏,妙真如性顯現出來的,的確有,但是,不是外面,是心所影現出來的,這個是對菩薩講的境界。

如果大家都成佛,好!那麼,這一尊佛看到這一尊佛,就雙手一擺,沒有東西可以談,離語言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所謂: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他就更一層,連講都不能講,進入無言的階段。所以,對某一種根器要講某一種法,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你要上台弘揚正法,還得要看時空、要種種的因緣,你除了要飽讀經書,你一定要明本心、見本性,了悟如來那個寂滅的心是什麼,你才有辦法真正弘揚正法。正則不邪,佛的心就是正,佛不心不能理會、體會、不能理解,是沒有辦法講經的,所有的講經,他就在周邊一直繞、一直繞……就像你要攻頂,你要跑到山頂去的時候,你一直在山腳下繞圈子,你怎麼攻到山頂啊?你沒有辦法的!對不對?你講經說法,你必需一針見血,同時剎那即得永恆,了悟佛的真正究竟實義是什麼,因為大家生命有限,要節省時間,當然這個就變成要講最上乘的。

那麼,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題目,叫做「佛陀的格言」,今天講的這個題目,是適合上、中、下的根器都可以聽,不學佛的、剛剛跨進門的,都可以聽,佛道、外道、一切儒、道、釋、回、耶,統統可以聽的,今天講的這個「佛陀的格言」,就是三根普被的,它沒有任何的神秘的色彩。

諸位!學佛是很重要的,中國俗話,中國有一句俗話,說:三代不讀書,好比一隻豬,爺爺不讀書,沒知識;爸爸不讀書,也沒什麼知識;孫子不讀書,也沒什麼知識,「三代不讀書,好比一隻豬」,就是三代都不讀書,就笨得像一隻豬,沒什麼知識!我們佛教:「三十不學佛,心中像獼猴。」如果到三十歲了,這個人一句佛法都沒聽過,連碰都沒有碰到,那麼,到三十歲他就會想:哇!人生何去何從?宇宙的真相到底是什麼?生從何來?死往哪裡去?到底我這一輩子在追求什麼?所謂快樂是什麼?所謂幸福,真正的幸福,怎麼樣才叫做真正的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對不對?是名嗎?是利嗎?是金錢嗎?還是這個世界有更高一層的知識,或者是智慧的領域,讓我們二六時中都過著很幸福的感覺?世間人講快樂,你真的快樂嗎?所以,一個到三十歲的時候,不學佛,心中像獼猴,這個猴子跳來跳去,在這樹枝上跳過來跳過去;我們現在就是這樣,看到名聞利養、看到色聲香味觸法,拼了老命也要追求,心中像獼猴,死執不放,三十不學佛,心中像獼猴,「四十不求法,很快就白頭髮。」如果一個人到四十歲還不懂得要求正法,那麼就很快了,很快了!

我有時候在台上開示,看著這些法師、徒弟,如果頭髮稍微長一點,哇!幾年前來跟著我出家剃度,頭髮還黑黑的,現在我這些徒弟的頭髮都白白的;染過的不算,很快!

這個大居士,或者是男居士、女居士,二十年前:頂禮恩師!拜一拜,他頭髮是黑的;今天收到紅包:跟師父拜年,頂禮恩師!拜下去,哇!很想靠近去把他的白頭髮拔下來,怎麼才二十年,這個居士的頭髮全部都是白的?真的!四十不求法,很快就白頭髮,急速的老化,老化!他來這裡看到師父:哇!師父!看來看去,整個講堂您最好看!我說:你這一句話我很喜歡,很好!會讚歎人家,你會做佛祖。

「五十不悟道,開口便亂道。」如果一個人五十歲,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還沒有開悟見性,這個人無論出家、在家,一上台他就會亂說:有時候是一種榮耀:我已經出家這麼多年了,不上台講幾句法也不行!不過一講,完全不契入真心,完全摸不著門,太多的善巧方便,使人摸不著正法是什麼,因為沒悟道、沒見性,不見本地風光,沒有佛的心性。在家居士,也許他修行久了以後,人家叫他開示幾句,講了都是在周邊繞道。諸位!講講世間的善法,可不是究竟第一義諦啊,拜神的也是叫你行善啊,佛教也是叫你行善;不過佛教叫你行善,背後是有大般若智慧的,是有大般若智慧的,你要用大般若智慧去行善,這個是重點!所以,佛陀講:外現善相,壞亂菩薩法,這個人看起來很善良,可惜沒有佛的智慧,開口就亂講,叫做壞亂菩薩法!所以,不能講:他是一個善良的人!諸位!善良的人跟解脫是完全不一樣的,解脫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人,善良的人不一定是解脫的人,這個要弄清楚,世間的善,跟究竟義的般若智慧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求佛的智慧,就必需開悟見性。所以,到五十歲的時候,無論出家、在家,如果不明本心、不見本性,就開口便亂道,五十不悟道,開口便亂道。

六十近黃昏,六十歲的時候就接近黃昏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有的人還不能活到六十呢!要活到像我今天這樣五十八歲,這樣一大把年紀,還不容易呢,有的人三、四十歲就死掉了!今天聽到那個死、明天聽到那個死、後天聽到這個人死,咦?都是三十歲、四十歲猛爆性肝癌、心臟心肌醒塞、腦中風,一下子就走了;走得痛快也不錯啦,就怕拖,送急診,救回來變植物人,這個就很慘了!中風、一隻手、一隻腳不能動,哇!慘了!還不會死呢!六十近黃昏,眼花,眼睛就開始花,耳聾,不學佛,智慧昏,眼花、耳聾、智慧昏,六十近黃昏,眼花、耳聾、智慧昏。拿筆算一下,你今年幾歲了?有的人六十歲,健康不錯;可是,健康不錯,很快就走下坡了。

七十古來稀,頭髮稀,稀稀鬆松的稀,牙齒也稀,掉了整排,還要去植牙。對不對?還好我們這個都是真的。七十古來稀,頭髮稀,牙齒稀,一吃一喝便拉稀,健康出狀況了,什麼高血壓、高脂肪啦、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肺積水、子宮頸癌、痛風症、腦瘤,這個肉體就開始起變化了,七十歲;當然,有一些人七十歲還很健康。到七十歲了,你看看,要活到七十歲不簡單!

「八十近佛壽,求佛哀攝受。」到八十歲的時候,上半輩子也沒好好聽經聞法,哎呀!八十了,接近佛陀的壽命了,那就好好地念一下南無阿彌陀,有一點善根,就念念南無阿彌陀佛,求佛哀攝受,求生極樂世界吧,這個還算是有一點善根的。

「九十近白骨,只剩一堆土。」一般人要活到九十歲是不太可能的,九十近白骨,剩下白骨,一堆骨頭。九十近白骨,只剩一堆土。諸位!我們生命的最後,就是那一堆土,以前的恩恩愛愛、仇恨、執著、痛苦、悲傷,都沒有任何的意義。為什麼?都是多餘的心靈負擔,因為你會不會變成一堆白骨?會的!確定、肯定,沒有任何例外的!我們就是死不了這一顆執著心和分別心,所以,修行過程當中,都是多餘的負擔跟痛苦;如果你智慧夠的時候,發現,九十近白骨,只剩下一堆土,這是真的啊,這個是真的,它一定會發生的,逃不掉的!一轉眼,師媽,我媽媽往生了三年,往生三年,她的日期最好記,農曆初七,二月二十四,日期最好記了。還很會選時間,如果大年初一往生了,哇!大家都在忙,怎麼助念呢?對不對?她選初七往生,很會選日子!這個死,要死得時間、究竟死得其所,就有人幫忙,就有人幫忙。

以前有一個法師,住在北部山區,一往生,平常都不跟人家結善緣,一往生以後,為什麼?找不到人助念,為什麼?整座山的法師統統去應供,齋僧,他就很會選時間,平常都不跟人家結善緣,死的那一天,就沒有任何人跟他助念。

百歲不可能,除非是異人。一個人要活到一百歲是不可能的,幾乎不可能!除非是異人,除非是有特殊狀況的,譬如說他身體健康,吃到什麼仙丹,或者是常常運動,要不然你活到一百歲?怎麼可能……我爸爸活了八十二……八十三,師媽活了八十八,八十八,還算是長壽了,因為佛陀八十歲嘛!

好!告訴了這一些以後,你內心裡面有一個底稿,你等一下拿筆算一算,如果你用一百來減,這是比較看重自己啦。你用八十歲減你現在的年齡,用手指頭算一算,你還有剩下幾年可以活?用八十歲來減,就用佛陀的壽命來減,你還有剩下幾年可以活?你有必要跟這些眾生這樣斤斤計較,過著憂鬱、痛苦的日子嗎?有必要嗎?沒有必要,因為我們的時間很短促了,沒有多久、多少年可以活,內心裡面有心理……有這樣觀照的能力,慢慢就會有智慧了。

好了!底下我們要講佛陀的格言,佛陀的格言,我們義工大會,講了第八小段第五十六句,今天要接下去。「佛陀的格言第二集」。

九、愁苦(悲愁的愁,痛苦的苦。)

諸位!你要全神貫注,今天來講,不必說一百句或者五十句你都聽得很法喜,這裡面只要一句話,一句話就好,你聽得契入你的內心,終生奉持,那就終生受用不盡,一句話就好!我只要求你理解一句話、一個例子、一個典故,終生都會受用!第九小段:愁苦。第五十七句,這是接義工大會的,師父盡量用白話來解釋,單刀直入地解釋,免得在語言、文字上繞,你聽不清楚。

【五七、執著自我的人,心智(智慧的智,心智)將會受到干擾。處處只考慮自我的人,將給自己帶來憂愁。】

也就是說:這個人時時刻刻什麼都自私自利,任何事情只考慮到我,吃飯的時候,只要我吃飽就好,毫不考慮別人;賺錢的時候只考慮自己,也不懂得說四週圍的人也要有一點收入,什麼都是以自己,那麼,你的心智將會受到干擾,因為法性本來就空,沒有一個真正的可以執著的我。處處只考慮自我的人,意思就是:處處都是自私的人,將給自己帶來憂愁,你的憂愁逃不掉的。

因此佛教講一切法無我,要大我,所以,執著,當你執著某一點的時候,你將會失去整個虛空。因此我們要理解,如果你要修行,你要守住兩個原則,起步要修行,或者是行菩薩道,你一定要懂得佈施跟分享,這樣你的內心才會快樂。佈施不一定是金錢,有時間佈施時間,有空間佈施空間,有金錢佈施金錢,有任何的東西,只要你多餘的,可以幫助別人的,都可以發這個心。

所以,修行首重佈施,因為要開佛的智慧太遙遠了,先學買懂得佈施,這個佈施,慢慢把這個私、自私自利化為平等。第二、你要懂得分享,懂得分享,像師父今天,弘法是我的天職,我今天出家二、三十年,我知道佛陀的正法可以解救眾生,我不會把它佔為己有,只要我有因緣上台,我願意跟這些法師、願意跟這些善根深厚的、慈悲的護法居士們,共同分享佛陀的正法,師父的心從來沒有自私過。分享就是豐富自己,諸位要有正確的觀念,懂得分享的人,才懂得什麼叫做真正的生命的意義。譬如說你很有錢,那做什麼呢?如果你不懂得分享,不懂得佈施,你的心、心智——心中的智慧會止住:我很有錢!因此我們要了解佛陀的本意,也就是說:這個世間其實沒有東西是你的。佛陀告訴我們:我們向大自然借的東西,一定要歸還大自然。我們向大自然借的,借了什麼東西?我們向大自然借了地,借了地、借了水、借了火、借了風,我們這個身體,其實都是向大自然借的,借重父母的因緣生了我們,我們所吃的食物都取自於大地。

所以,我們向大地借的東西,到了有一天,我們一定要回歸大地、歸還大地。今天,譬如說你在高雄,你去高雄,向高雄市立圖書館去借一本書,這一本書不是你的,你看完了這一本書,應該怎麼樣?要歸還圖書館。是不是?對不對?我們也是一樣的,在座諸位!因緣生的這個假的色身,有一天一定會死亡,一定要歸還大地,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所以,沒有什麼不公平的,很公平的。問題就是說:你從生到死,你有做過幾件有意義的事情?這個是重點。同樣是一個虛幻的、緣起的假的生命,但是,你有沒有做過一件讓人家值得讚歎的善事?有沒有?或者是一輩子都幹壞事?所以,背後就有一股業力在支配著你,因此你投胎轉世,由不得你,因為由業力來作主。因此了解佛法的人,就懂得如何來昇華自己,他對這個身、心,知道一定要交出來,任何的房地產啦、房子,或者是你的車子,諸位!這個世間,沒有一樣的東西是你的,全部都是向大自然借的,我們學佛要有這麼樣很正確的觀念:喔!原來包括我這個色身都是借來的!借來就必需要還。因此我們這個身體,包括我所擁有的這些錢財,就沒有一樣東西你帶得走,統統要還!那麼與其等到死的時候,留了那麼一堆的財產:房地產、汽車,不如早一點把它佈施。知道嗎?

所以,學佛的第一個步驟,要懂得佈施和分享,要理解佛的那一顆心,慢慢慢慢……你日子就會過得快快樂樂的,這個就是智慧。

第五十七句,師父再念一遍:執著自我的人,心智將會受到干擾。處處只考慮自我的人,將給自己帶來憂愁。

拜佛應當要理解佛的那一顆心,否則只是憨憨地拜,世間沒有憨憨佛,每一尊佛都很有智慧!對不對?來了,就只是憨憨地拜,等一下吃飽飯,也不懂得佛法,下午再來拜,算是有一點點善根,不過就是憨憨的。

【五八、對任何事物沒有貪執的人,就沒有苦惱。(貪是一切苦惱的根本,貪:貪心的貪。)所以我說:在這種境界裡沒有憂愁,沒有激烈的情慾,也沒有失望。】

所以,佛陀說:在這個涅槃的境界裡,在智慧聖人的境界裡,是沒有憂愁的,也沒有激烈的情慾,特別指的這個金錢、男女,沒有這個東西,因為它是虛幻的,也沒有所謂的失望。因為你有得有失,這是凡夫;令心無所增減,沒有得失,這個就是聖人的心境,法法本來空,空就沒有所謂得,也沒有所謂失,一切法本自無生,當然,現在也不滅。

師父再念一遍,五十八句:

對任何事物沒有貪執的人,就沒有苦惱。所以我說(這個是指佛陀,所以佛陀說):在(涅槃的)境界裡(面)沒有憂愁,(在涅槃般若智慧裡面,是)沒有激烈的情慾,也沒有(任何所謂的)失望。

師父就直接把它翻譯成白話了。

【五九、貪愛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個苦惱,貪愛九十件,十件,五件,兩件事物,就有九十個,十個,五個,兩個煩惱。】

第五十九句:貪愛一百件事物,(你)就(得)有一百個苦惱,貪愛九十件,十件,五件,兩件事物,(你)就(會)有九十個(煩惱),十個,五個,兩個煩惱。(乃至於貪著一個東西,你就有一個煩惱,貪就是煩惱的累積數。)

【六○、世界變遷不已,並非是長久不變的。】

第六十句:世界變遷不已,並非是長久不變的。你的內心到底在執著什麼?

六十句,這個世間,你注意看,花,插好的花,會慢慢慢慢地凋謝、枯萎;一杯牛奶放著,會慢慢地發臭;人慢慢地成長,花樣的年華,有幾分迷人,到老的時候,身體、牙齒就不行了,再來,全身都會發出臭味。

世界變遷不已,包括我們這個色身,它就一定會變化,諸位!你所以執著的美貌、青春,很快它就會消失!所以,世間變遷不已,並非是長久不變的。

【六一、任何事物,有生必有滅。】

六十一句:任何事物,有生(定)必有滅。不要太在意得失。

任何的事物,你有生、有緣起,一定會有緣滅,這是大自然的法則,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改變的,也不是說釋迦牟尼佛就可以改變這個現況、改變人身、宇宙;釋迦牟尼佛是覺悟,徹底地覺悟生命的真相,而把這個生命、宇宙的真相來傳遞給你、告訴你,而佛陀也沒有能力去改變它。所以,佛陀是真理的發現者,他發現了事事物物有生必有滅,剎那生、剎那滅、剎那無常,緣起性空的道理。

所以,修行不修行,不是佛陀的責任,是我們個人的,我們個人的。

【六二、生、老、病、死、憂傷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永不滿足的慾望,這些存在的屬性都是苦!】

六十二,第六十二句:生、老、病、死、(種種的苦、)憂傷和失望,(或者是)跟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永不滿足的慾望,(不滿足就是對這個也牢騷、對那個也牢騷,對這個也不滿、對那個也不滿,就是什麼統統有意見,活不下去!記得!佛陀說:)這樣存在的屬性都是苦的!「屬」就是屬性,屬於哪一方面的屬,這些存在的屬性都是苦的。

意思就是說:生、老、病、死、憂傷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或者是永遠不滿足的慾望:今天金錢太少了,或者是名望太少了、榮耀太少了,或者是房地產太少了,或者是說生了兩個還不夠,認為我的兒子不好,再生,生了十個,就一直生,永遠不滿足的慾望,這些存在的屬性都是苦的。

簡單講:生,人一出生,出生,他就是苦;但是,話講回來,沒有苦的人生,還不值得活下來,因為三世諸佛,以苦為良師,沒有苦,你還沒辦法覺悟呢!所以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傷的時候苦、失望也苦;跟自己不喜歡的人住在一直也苦;慾望太多也苦、貪瞋癡也苦,這個世間,沒有一件事情不是苦的。

意思就是說:生、老、病、死、憂傷、失望,或者是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永遠不滿足的慾望,這些屬性都是苦,這個世間沒有一種事情不苦;但是,沒關係,苦的當下它有真理,問題是你能不能體會這個真理?如果體會這個真理,就可以把苦轉成解脫。因此佛法是要做什麼的?佛法就是要解決人生的痛苦,才有佛法,要讓每一個人更自在,要讓每一個人更解脫,才需要佛法。

【六三、衰老和死亡驅逐眾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裡拿著棍子趕著牛群到牧場。】

第六十三句:衰老和死亡驅逐眾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裡拿著棍子趕著牛群到牧場。

衰老,就是我們一天一天老化,老化,有時候在電視上看這些影星、歌星,老了以後,因為地心有引力,他就是這個皮會下垂,下垂,稍微有一點下垂了,他就去做小針美容;下垂了,去打肉毒杆菌,打到硬塊,肉毒杆菌,結果有的腫起來,這邊沒有辦法消,變成高低邊。到了沒有辦法了,哎呀!年歲太大了,又是歌星、影星super star,只好去開刀,從這邊開,拉皮,拉皮,看起來不自然的美,有的時候拉得很美;但是,問題來了,地心引力不會減退啊,他還繼續、繼續老……七、八十歲還去拉皮,八十、九十再繼續去拉皮,到最後,拉拉皮也沒有用,挽不回青春了;可是,他仍然不放棄,直到一百歲了……一百歲還要再拉皮?不需要了啦!因為這個世間,就是漸漸老化。

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

不論你怎麼搞,都要進棺材,沒有例外!那麼,有這樣子的觀念了,修行有個啟動力,原來世事無常,沒有東西可以追求。

所以,這一句解釋一下:衰老和死亡驅逐眾生的生命,驅逐,就是無常剎那變化……由出生慢慢成長,到了年輕有那麼像一朵花,對不對?十八一朵花,八十像苦瓜,拉不起來了,抺上這些粉的時候,那些粉都集中在一塊,沒辦法推散開來,皮膚它就一直……。

有一天我們去觀光,觀光,他就介紹了,他說:我今天帶你們去看一個辣妹,十八歲,十八歲。這十八歲,大家就眼睛一亮,十八歲,身材很好喔!她從「十八歲」就開始賣茶葉蛋了,結果因為海峽兩岸相隔了六十年,她還在賣茶葉蛋,從十八賣到七十八,從十八歲賣到七十八,從年輕這樣賣到老,還在賣茶葉蛋!

這個當然是講講笑話啦。可見我們衰老跟死亡就是驅逐眾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裡拿著棍子,宛如牧人,牧羊人那個牧人,拿著一支棍子趕著牛群到牧場,一刻都不能停留。

我們現在也是啊,一刻也不能停留,我們的老化、我們的衰老,所以,修行是當急之務!

【六十四、變化和無常是生命的特徵。】

六十四:變化和無常是生命的特徵。

你應當徹底地認識它,我們用般若的智慧,徹底的透視相的不實在性,這個就是修行。相,種種的相會變化,樹,花草樹木會變化;乃至於礦石也會變化,這個世間,沒有一種東西它不會變化,所以,變化和無常是生命的特徵。

【六五、無常就是一種(很微細的)苦。】

第六十五句:無常就是一種苦,很微細的苦,一般眾生很難去覺察、觀察到。

第六十五句:無常就是一種苦,無常就是一種很微細的苦,就是因為它變化得太微細,一般人不容易覺察,所以,他就會花天啦、酒地啦,什麼都來,如果懂得無常的人,他就會警惕自己:青春能有幾時?什麼:無常就是一種很微細的苦呢?就是凡不是永恆的事物,終究會產生變質、變遷、消失的現象,所以,有智慧,而且感覺很敏銳的人,才能覺察出它的不完美。

換句話說:我們一投胎在這個世間,就應當了解生命的不完美,所以要學佛。因此在《楞嚴經》,佛開示我們:相妄性真。相是不完美的,只有本性是完美的,本性是無相,不離相,不是相,不離相,性相是不二的。所以,諸位!你要開採那種清淨的本性,用生命去守住清淨心,那個就真;如果你一直在相上打轉,講經說法都是在相上打轉,那麼,給眾生的不是究竟第一義諦。如果你的修行在相上一直執著,那麼,你也不能真正地了解正法是什麼。所以,虛妄的東西要放下,真實的東西我們要珍惜和擁有。虛妄的東西是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的東西就不是真實性,因為它會變化、會有變質,總有一天會消失,無論你多甜蜜的家庭,有一天爸爸會先走,或者是媽媽會先走,有的比較不幸,小朋友先走,誰要先死不一定啊!對不對?

再念一遍:無常就是一種很微細的苦,凡不是永恆的事物終究會產生變質、變遷、消失的現象,所以,感覺敏銳的人,才能覺察出它的不完美,一般眾生很難去覺察、觀察到。

【譯註:凡不是永恆的事物,終究會產生變質、變遷,消失的現象。所以感覺敏銳的人才能察覺出它的不完美。】

【六六、甚至當一個人擁有快樂時,這快樂仍然無法永遠持久。】

第六十六句,佛陀說:甚至當一個人擁有快樂時,這快樂仍然無法永遠持久。

當我們跳舞跳到盡興的時候,很快,燈紅酒綠就散了,很快就散了!當我們覺得很快樂的那一剎那,它不能持久,很快就變了,苦就到了。所以,佛陀說:甚至當一個人擁有快樂時,這個快樂仍然無法永遠持久。

【六七、「一切有條件的事物都是無常的。」當一個人用智慧來觀察這真理時,他便開始厭離種種的苦惱,這是達到清淨的路子。】

第六十七句:「一切有條件的事物都是無常的。」(條件就是緣起,借著因緣的種種條件而湊成的東西,其實都是無常的。就像講堂一樣,今天我們建了文殊講堂,今天過農曆年,大家聚在一起,這個條件具足的時候,所有的條件具足,我們方便說:今天是大年初一,師父有開示講經說法;但是,真相是什麼?真相:都是無常,它會變化的。)當一個人用智慧來觀察這真理時,他便開始厭離種種的苦惱,這是達到清淨的日子。

再念一遍,第六十七句:一切有條件的事物都是無常的。當一個人用智慧來觀察這真理時,他便開始厭離種種的苦惱,這是達到清淨的路、路子。

所以,善於觀察,才能脫離種種的痛苦;世間人之所以有種種的痛苦,就是不善於觀察,沒有般若的智慧,硬要執著、硬是分別,所以,過得很辛苦!

【六八、能真正洞悉苦惱的真相,也就能夠知道苦惱的來源、沒有苦惱的境界和消除苦惱的途徑。】

第六十八句:能真正洞悉苦惱的真相,也就能夠知道苦惱的來源、(進而達到)沒有苦惱的境界和消除苦惱的途徑。

好!解釋一下。

第六十八句:能夠真正洞悉,洞悉就是徹底地了悟,能夠徹底地了悟苦惱的真相,真相就是這有前因後果,為什麼我們今天會活得這麼痛苦?它一定有前因、有後果,喔!原來是貪瞋癡太重,原來是對這個五欲六塵難以割捨,原來是追求這個假相,死執不放,所以,我們的苦就沒有辦法停止,原來是這樣子,那麼,我們就把慾望放淡泊一點,六根追求六塵,產生的六種妄識,這個苦就一直來。那我們現在知道了,六根攀緣六塵,都知道那是無常,都是緣起性,緣起性就是空性。所以,《楞伽經》告訴我們,自覺聖智即是佛,自己覺悟自己的清淨自性,自覺聖智即是佛,法法本空即悟法,自覺聖智,聖人的聖,自己覺悟自己有聖人的智慧,叫做自覺聖智即是佛。法法本空即悟法,如果你了解,法法——每個事物或者理,全部都是畢竟空,法法本空即悟法,這個就了解佛所說的法。法法本空,佛所說的法皆不可取,不可著,因為法法本來就空,因言遣言,因為用種種的語言、文字、方便,讓你放下,所以,佛說:我說了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句法,這就告訴你:本性是不可說的意思。所以,了悟法法本空,回歸如來藏性,諸法皆空、皆不可得,也不可說。和合無諍即是僧,一個人的心性和合無諍,沒有能所,一種憫懷,沒有能所,沒有能緣的意識心、沒有所攀緣的外塵境,能緣的意識心、所緣的外塵境,都是如來藏性所影現出來的。如來藏性就像一棵樹,六識就像樹的影子,你不要看到樹的影子就執著;但是,雖然是樹的影子,可是,那是真樹所影現出來的;雖然是意識心,不是真心,可是意識心當下空,就是如來藏心,不能離開當下,不能離開當下。

當我們能夠真正洞悉苦惱的真相的時候,也就能夠知道苦惱的來源,我們這個苦惱到底怎麼來的,我們應當去透視它,我們應當去了悟它,不要被它迷惑。所以,簡單講:被相所迷惑的就是凡夫眾生;超越一切相的就是諸佛,能於一切相自在解脫,不取、不著、不貪染、不起嗔恨心,能夠平等、大慈就是佛陀。也能夠知道苦惱的來源,進而達到沒有苦惱的境界,沒有苦惱的境界,我們稱為涅槃,小乘只有一個名詞,叫做涅槃;大乘的名詞就很多,什麼一實相啦、如來藏性、海印三昧、大般涅槃妙心、如如、真如、究竟解脫,這個都是大乘的名詞。進而達到沒有苦惱的境界,和消除苦惱的途徑。

所以,你今天為什麼要學佛?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學佛?就是要消除種種的不幸和痛苦。所以,在座諸位!有學佛的人生觀,跟沒有學佛的人生觀,是完全不同的,是完全不同的。

十、待人

(第十小段:待人,待人就是處世待人。我們講七十分鐘就好。第十句(小段)就是待人,對待,如何對待別人。修行,知見決定一切;處世,態度決定一切,如果你要修行,你就必需擁有佛陀的正知正見。所以,修行,知見決定一切,沒有正知正見,那就不可能達到目的地,也不可能解脫。處世,態度決定一切,你用什麼態度,人家就會用什麼態度來對待你。所以,還沒有修行以前,要先學修養和做人。)

【六九、待人熱誠,舉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滿著喜悅,苦惱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第六十九句:待人熱誠,舉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滿著喜悅,苦惱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一句很重要的,你要讓苦惱消失得無影無蹤嗎?記著!待人熱誠,要很真誠,舉止要文雅,意思就是不要粗魯,只要每天充滿著喜悅,充滿著喜悅就是有佛的智慧,了悟一切法畢竟空,知道這個都是緣起的幻相。或者是有一天,在未來的時間、空間,我們一定會消失在這個世間,我們對這個生命,人身、宇宙所有的執著,都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你的,也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因此隨緣,能夠用,知道什麼東西都不是我的,那就不需要這樣的執著,什麼都看得開,縱然吃虧、委屈,也不跟他斤斤計較,你的福報就慢慢地累積……福是一點一滴地積起來,學佛就學懂得忍辱、懂得退讓、和合無諍,原來學佛是學這個,這樣就可以累積自己的福報;什麼都要站贏的一個角度、什麼都要攻擊別人、什麼都要傷害別人、講話尖酸刻薄,這個人沒有福報,等到你要用人的時候,沒有人要讓你用,跑了光光,沒有人要跟你做朋友,你這個人做人這麼失敗,要用人,一個朋友統統沒有!所以,從表面上看起來,我們像吃虧;但是,其實是佔便宜,為什麼?我活了這一大把年紀,我認為,委屈的人有福報,受冤枉的人有福報,有福報,受批評的人有福報,你什麼都把它忍下來,咦?很奇怪喔,那個福報,就像江河彙集到大海,彙集到大海,不解釋、不計較,也不攻擊人家、不傷害人家,那個福報它就一直累積、一直累積……所以,諸位!受委屈的人有福報,受批評的人有福報、受傷害的人有福報,你用般若智慧把它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

再念一遍:待人熱誠,舉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滿著喜悅,苦惱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七○、情感是由過去的緣份和今世的憐愛所產生的,宛如蓮花是從水和泥土這兩樣東西孕育出來的。】

第七十句:情感是由過去的緣份和今世的憐愛所產生的,宛如蓮花是從水和泥土這兩樣東西孕育出來的。

七十句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就是你今天有建立這個家庭,或者是一個團體、一個朋友、上司與屬下,或者是父母親、兒女這些感情。

七十,七十句:情感是由過去的緣份和今世的憐愛所產生的,宛如蓮花是從水和泥土這兩樣東西孕育出來的。蓮花是從水跟泥土孕育出來的。意思就是說:情感是緣起法、是空性的,不要太執著,情感要回歸理性和智慧,這就對了,情感要回歸理性跟智慧。

【七一、為了追求快樂,而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便會受到怨恨的困擾,而無法擺脫怨恨。】

第七十一句:為了追求快樂,而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便會受到怨恨的困擾,而無法擺脫怨恨。

這一句話很是重要!意思就是說:如果你為了追求快樂,而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你沒有錢,跑去搶錢,你想快樂,跑去吸毒,吸得茫茫的,進而販毒,那這就麻煩大了!販毒,為了賺一點錢,把這個毒品拿去賣給學生,那一些國家的幼苗,這個罪就很重了!十幾歲就染上毒癮了,你叫他後半輩子怎麼辦呢?所以,佛弟子這一輩子兩種事情不能碰,一、就是賭博,二、就是毒品。一切佛弟子,這一輩子這兩種東西都不能去碰,一個是毒品,一個是賭博,碰到毒品跟賭博,這一輩子男的不像男的,女的也不像女的。為什麼?不像一個正常,他沒有正常的人格,他賭,賭到發慌了!以前有一個賭博,一個女眾賭博,賭輸了幾十萬,賭輸了幾十萬,她只有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賭輸了幾十萬以後,後來她沒錢了,沒錢,那個黑道的就跟她講:那你就十一歲的女兒跟我睡一下!她說:我這女兒才十一歲!不要!要不然就你還啊,要不然就剁你手、手腳!十一歲,他就跟這個女兒騙,這黑道的!只要一賭博缺錢,完全喪失理性!

諸位!你們有沒有看到最近有毒死一個自己親生的媽媽?毒死婆婆,還有丈夫,你們有沒有看到這一則新聞?有沒有恐怖啊?她為什麼來的?就是賭,六 合 彩,賭,開始一直賭一直賭……賭了以後,她為了詐領保險金,詐領保險金,對不對?她先生生病的時候,打這個什麼?打點滴,打點滴的時候,在這個點滴裡面注入什麼?毒、農藥,讓他心肌梗塞,咦?無緣無故就死了,要領這個保險金!還有親生媽媽,她親生媽媽在前面走,走……在二樓前面走,她(女兒)後面把她推她一把,媽媽就從二樓嚕……滾到樓下去,摔了頭破血流,後來死掉了!自己的女兒,把母親從樓上推到樓下摔死,領保證金,這種事情做得出來?Why,why就是w-h-y,這個世間到底出了什麼重大的事情,能夠把自己的母親推到樓下摔死、把自己的丈夫毒死、還把自己的婆婆下毒把她毒死?在打點滴的時候;大陸說吊瓶兒。有恐怖吧!是不是?這是什麼?是人嗎?人會做這種事情嗎?這個完全不是人了!所以,一碰到賭博和毒品,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也已經不像女人了,像魔鬼,像魔鬼,這個死了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呢?

所以,再念一遍:為了追求快樂,而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便會受到怨恨的困擾,而無法擺脫怨恨。別人也會詛咒你的。所以千萬……快樂要建築在真理上、理性上、智慧上,這就對了!

好!那麼因為七十分鐘了,時間的關係,我用一分鐘宣佈一下:每年宣佈,每年都會發生。

一、春節期間人多複雜,貴重的物品請隨身攜帶,以免遭竊。每年都這樣重複地宣佈,師父內心裡面很難過,因為來的人很複雜,你們那麼虔誠來拜佛,有的人不是掉了手機就是掉了證件,農曆年掉了證件,你怎麼辦啊?坐飛機啊要證件,或者掉了提款卡!對不對?剛好身上沒錢,要去提款,沒有提款卡!還有現金,本來要繳點燈的,被偷走了,這一盞燈不亮了,因為沒錢繳。所以,我就跟他們諸位講:你有貴重的東西,盡量不要帶來,譬如說你的項鏈啦、鑽石啦,對不對?我們怎麼替你保管這個?我們沒有辦法的。所以,如果你有帶現金來的話,麻煩一來就去把它繳完,留著十塊錢坐公車回去就好,要不然你被人家偷走了,沒功德,對不對?你護持正法還有功德啊,點燈、消災、拔度,趕快去辦一辦嘛,早上來就趕快去辦一辦嘛!對不對?要不然你的錢就放在口袋裡面。每年講,每年統統有掉東西。有一個人去受五戒,去受五戒,他來受五戒的時候,他的包包就放在六樓,因為在七樓受五戒,包包就放在六樓,六樓,他認為:來受五戒的人,品格都是妥當(台語)的,妥當(台語)叫做妥當,大家都是來受五戒的,怎麼會偷人家的東西呢?他就把包包放在六樓,包包放在六樓,結果下來,六千塊全部都掉了,六千塊!你看,一個那麼虔誠的佛弟子來受五戒,來受五戒,六千塊不見了,你聽了不會心疼嗎?對不對?如果那六千塊先繳給我,不是很好嗎?對不對?是不是這樣?我講話很實在的!對不對?何必等到要繳錢時,才發現不見了呢?所以,這種事情就是很麻煩,我不是說每個人都是小偷;但是,因為進進出出的人很複雜,不知道到底哪個是真的、是假的來拜佛。來這裡,說實在話,我告訴你:來這裡偷虔誠的佛弟子的包包,這個罪真的很重的,太傷人了!你如果想行竊,你去捷運站嘛,或者是去機場,你來這裡……大家這麼虔誠拜佛,那個臉上都有菩薩的臉,你竟然偷他的錢,這樣就很不好了!對不對?他是來做善事的呢!對不對?好!

二、在上淨房(上廁所的時候),那個海青要放在自己的蒲團上,不要隨手放在淨房外。為什麼?因為人多複雜,你穿這個、你穿這個,結果出來拿著就穿,穿錯了!常常會穿錯,這個海青脫起來,亂放常常會穿錯,不好!所以,你海青脫起來,放在你們的蒲團上,我千叮嚀、萬囑咐,再三交代,還是經常有人穿錯!老是跑來說:「師父啊!我的海青不知道被誰穿走了!」我說:你跟我講也沒用啊,我已經叮嚀過很多次了!老是跑來跟我要海青,難不成要我賠你一件嗎?老是跑來跟我要海青,都是隨便亂放不曉得被誰穿走了!對不對?

第三,我們南投養德禪寺這個寶塔建立了,所謂納骨塔建立了。在座諸位!如果你想護持正法,一舉兩得,就是這個動作,譬如說你爸爸、媽媽年紀大了,我又想護持正法,買一個寶塔,這個錢繼續來做法寶。有的人講:太遠了啦!我告訴你:不遠!你覺得去那裡很遠嗎?我告訴你:一個人如果父母親往生之後,把他們的骨灰放在納骨塔,你如果可以連續去祭拜三年,每年都不缺席,我就真的要讚歎你很孝順!三年,三年,其實很快,這裡開車到養德禪寺只有兩個鐘頭啊,哪有多遠?有心就不遠!對不對?所以,這個距離不是問題。你說放在那個地方太遠,兒孫要去祭拜不方便,你講的也是有道理啦;但是,事實上,很多人父母往生之後,一年、兩年、三年、十年,也不曾去祭拜過,很少去了啦,因為已經往生多年,自己又事忙,或是缺錢跑路了,哪還會記得父母長怎麼樣?對不對?像師媽現在安奉在台北,都是我大哥去拜,我還沒去過,師媽的骨灰現在放在台北,我也不曾去過;我不是不孝喔,我心中可是時時刻刻都有師媽的,講經後都會幫她迴向,我心中時時刻刻都有師媽的。只是因為放得太遠了,在林口,師媽現在安奉在林口,有大哥他們在拜就行了!所以,你說放在養德禪寺太遠,這一點還好啦,距離算是滿近的,不會很遠。而且通常都是往生後一、兩年,兒孫還會去祭拜,等到十年、二十年,就很少有兒孫會去拜了;可是,如果骨灰安奉在佛寺裡,像養德禪寺,整年都有出家的師父在迴向,這對往生者是有大利益的。

四、你們如果想去參觀一下納骨塔,去跟101室登記,等確定時間後會通知你,人數湊足一輛車後,就會載你們去看,要等湊足一輛車!要不然你說:師父!我想去參觀寶塔。你才一個人,就叫我請專車載你去看寶塔,來回要五千塊呢,還沒有收入以前,我就要先花五千塊了,這樣我怎麼划得來呢?應該給佛祖佔便宜,不要佔佛祖的便宜,這樣不行,要等人數湊足一輛車後才載去參觀,這樣才對!

五、當你在唱誦的時候,請注意個人的聲量、音量。你要注意這個聲音的量,不要太大聲,不要大過維那,不要大過維那。為什麼呢?你唱那麼大聲,是怕佛聽不見嗎?

以前有一個人,念佛很大聲,節拍又不准,跑來打佛七,一個婦人,講到這個女人實在是很……沒什麼水準。打佛七的時候,我就在那裡,她就念:阿彌陀佛……這個婦人不知道是沒學過音樂還是怎麼樣,不然應該聽別人念也聽得懂啊,她不是,人家念「阿」,她就念「陀」;人家念「陀」,她就念「阿」,節拍快到佛祖聽不懂,……陀……陀……都只聽到一個字,真是很奇怪!我就跟她講:菩薩!小聲一點,小聲一點,佛祖會被你嚇到,小聲一點。她也不聽我的勸告,繼續念:…… 陀……陀……念佛時還搖頭晃腦的,……陀……陀……喔!念到隔壁的人都坐不住,……陀……陀……坐不住,沒有一個坐得住的!我跟她講:菩薩!不要這樣,小聲一點。沒用,講也講不聽,沒用,講也講不聽。所以,休息時間我就跟她開示,只是開示而已喔,我跟她講:這是大眾共修,大眾共修,這是一個團體,你念佛的音調要整齊,人家拜下去時,你才能跟著拜,而不是別人沒拜時,你一直拜,人家拜下去時,你不拜,人家不拜時,你又拚命地拜,不要這樣!對不對?像一盤散沙一樣,不要這樣,要整齊嘛!我講完之後,發生一件事情,我講完之後,她馬上起身,掉頭就走,不鳥我!你看看,來到這個地方,正法的道場,法師才講幾句…… 而且我的口氣也不是很不好;當然,我不是為了收入才輕聲細語的,我沒有這個意思,我對她講話真的很客氣,她還是不聽勸,真是奇怪!不知道是不是更年期?否則怎麼會這麼嚴重?我才講幾句話而已,她連一句都聽不進去!我們不要這樣,要能接受法師的教導、勸告,唱誦時不要太大聲,也不要太小聲,音量恰到好處即可。

十一點多了,今天會稍微慢一點,對不起我們的法師、對不起諸位居士。農曆初三,我們再有一次開示,很抱歉,等一下午供耽擱一下,對大家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