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壽命無始無終,報身壽命有始無終,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無量壽。應身隨願隨機,延促不等。法藏願王,有佛及人壽命皆無量之願,今果成如願,別名無量壽也。
這就第二個小層次,就是從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來解釋無量壽。法身,法身就是一塵不染的清淨的這樣的理體了,無形無相,是一個空的,空性,諸法的空性,所以他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就是無始無終。報身是從法身修成的,所以有一個修德,修德成就回歸到他的法身,就是斷煩惱究竟,所以他有修德的開始,但是回歸到自性本源,也就沒有他的終結,沒有他的邊界,就叫有始無終。
那麼這個壽命佛佛道同,一切諸佛都是這樣的。那麼現在討論的是應化身的壽命。應身的壽命就隨不同的佛在因地當中的願,以及跟他要度的眾生的機緣,來決定他的長短。所以應身的壽命隨他的因地之願,隨眾生的根機,或長或短,短到只有一天,長則無量。就好像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也是因地發願,要在人壽百歲的時候,在五濁惡世示現成佛,來救度這些苦難的眾生,所以隨著他的悲願他來到這個世間,示現八相成道。
那麼本來他可以活一百歲,那隨眾生的根機為什麼活到八十歲就走了?是由於我們共業所感,沒有人請他住世,而魔王波旬請他早點離開,所以他就:那就八十歲就走吧。留二十歲的壽命給未來的末法的眾生,修道人,也是他的大慈悲心的顯現。所以讓釋迦牟尼八十歲就走了,這就是眾生的根基決定的。佛沒有說非要活多長時間,如果他要活的話,可以活三小劫,但是沒有人請。這就隨願隨機,或者長的壽命,或者短的壽命,這是不等的。
那麼法藏菩薩是大願之王了,他在發願裡面就首先要對自己要壽命無量。他發自己壽命無量呢,是給眾生以安心,我要給九法界眾生要有個大靠山的這樣一個傳達這種安心。如果自己的壽命不長,那眾生就覺得靠不住了:你建立西方極樂世界雖然很好,但你的壽命不長,如果我好不容易到那去了,一去你涅槃了,你不在了,那不白搞了一場嘛。是吧。所以他一定要發無量,你隨時去,我都在那個地方,因為我壽命無量,我們就很放心了。那麼他不僅發自己壽命無量,也要發一個願,他是大平等的一尊佛,所有往生者,也得我的悲願的加持,我也把我佛的果地上的無量壽給一切往生者,所以他也發願一切往生者壽命無量。
所以四十八大願有著兩個層面的無量之願,所以現在這位法藏菩薩,大願之王,已經成了阿彌陀佛,所以他的願就兌現了。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特別地取名他叫無量壽。所以經名都叫《佛說無量壽經》,或者《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都是指無量壽的意思。那這個壽命,無量壽有多長呢?那就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這說明這個數量很多。這個無量無邊阿僧祇,這都是算數的名字。
算數名字,印度的算法,它是比如一、十、百、千、萬,萬萬就是落差,它這個次第上去,直到倍倍,一倍一倍增上,就是平方啊,這樣增進。到了倍倍五十一位的時候,它就最後有十個大數。十個大數里面第一個數就是阿僧祇。那麼十個大數,比如阿僧祇,這是印度十個大數的首位。那麼阿僧祇阿僧祇,就是阿僧祇的平方,阿僧祇阿僧祇為一阿僧祇轉。阿僧祇轉阿僧祇轉為一個無量。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無量轉無量轉為無邊。無邊無邊,這也是平方,就是一無邊轉。無邊轉無邊轉為一無等。無等無等為一無等轉。無等轉無等轉就是不可數。那麼後面還是,不可數轉不可數轉,就是不可稱。不可稱不可稱就是不可稱轉。不可稱轉不可稱轉就是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為不可思轉。不可思轉不可思轉為不可量,直到後面不可說不可說。它這個倍倍的平方的積累。所以你看這個又有阿僧祇,又有無邊,又有無量,這一加起來那就是無量了。你算不清楚,因為一到阿僧祇這數量,這不是凡夫算得清楚的,也不是聲聞緣覺算得清楚的,這是一個法身大士菩薩,佛菩薩的一種數量單位。
這個能夠算多少數,這都是跟眾生的心量智慧相關的。你看那個小孩子算數,就比較少,如果一個動物算,它能算到一、算到二,就很了不起,算到三那就是它裡面的數學家了,那到了四它就迷惑了,就不知道怎麼回事了。那麼我們凡夫可能比動物好一點,能數到百、千、萬、億,但是到了阿僧祇,就好像動物算到四一樣,他沒有概念,就這個意思。你看那個《華嚴經》專門有《阿僧祇品》,哎呀,那個數量真是,我們看讀那個經文是眼花繚亂,沒有概念。到了說不可說不可說,那也只能說不可說不可說,你怎麼說,說不了。確實是壽命無量。
但壽命無量又有一個分別,有一個是有量之無量,因為他是在應化身的層面來說,他最終還是有量的,因為阿彌陀佛他也要涅槃的,上半夜涅槃,下半夜觀世音菩薩繼位成佛,就轉為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那西方極樂世界也轉了個名稱,叫普及眾寶什麼莊嚴佛,極樂世界的名稱都轉了。就好像我們世間改朝換代一樣的,換了個皇帝,國號也換了,他是這樣的。
那就是說還有涅槃,還有那個,說明是有量。但這個有量是有量之無量,是我們凡夫眾生在看,他確實是無量。所以這是從應化身來說,是有量。那下面緊接著是三身不一不異。這個法報化三身不一不異,因為法身的壽命和報身的壽命是無始無終,或者有始無終,那麼這樣應化身的所謂的有量之無量,實際上是也就是法身和報身的無量之無量。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應身亦可即是無量之無量矣。
實在來說,西方三聖是同體,觀世音菩薩成佛也就是隨眾生的根機而顯現出來的現象。實則觀世音菩薩、大至勢菩薩永遠在那裡,以後大至勢菩薩接位繼佛,永不涅槃。所以觀世音菩薩和大至勢菩薩轉為佛位,跟阿彌陀佛住世也是無二無別的。我們不要在情執方面去談。所以就是無量之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