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願——(第34願)皆得法忍總持

我成佛時,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各別種類的眾生,聞信我的名號,悉能證得菩薩無生法忍,獲得諸多甚妙深廣之總持。若此願不能兌現,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他方世界諸佛,雖名號內涵亦深邃悠遠,然聞者獲法益者少。是故願言:十方無量眾生,聞我至德名號,即能契入大乘實相,證無生法忍,獲諸深陀羅尼。類似於大鵬金翅鳥食啖海中之龍,目光犀利,鎖定目標。巨大翅膀撥開海水,直取龍子,無有差錯。阿彌陀佛名號功德導向大乘法益,亦復如是。

此願及以下數願,專談聞名功德。於此,吾人宜對阿彌陀佛名號,即「無量光壽」,要有深切的認知。無量光即真實智慧,無量壽即無為法身,光壽寂照不二即是實相,即是一真法界,即是如來藏性。是故,阿彌陀佛名號體性即是實相。而聞佛名號的眾生現前一念亦具無量光壽性德,亦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之實相。眾生能信之心和所信的佛德名號同質互映,涵蓋相符,以空印空,似水投水。以阿彌陀佛名號之本質境,帶起眾生性具無量光壽之影像境,托彼名號,顯我自性,即可契證無生法忍。大勢至菩薩專修念佛三昧,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即為此類。

《大智度論》云:「無生法忍者,乃至微細法不可得,何況大,是名無生。得是無生法,不作不起諸業行,是名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菩薩,是名阿鞞跋致。」(卷七十三)阿鞞跋致是破一品無明的菩薩所證的位次,又云不退轉位。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還只是初得無生法忍,若究竟得無生法忍,那是八地以上的水平了。

隨順他方世界「眾生之類」的不同根機,此願中的無生法忍或可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在凡夫位相似無生法忍。

《觀經》中韋提希夫人得釋迦彌陀兩土世尊加持,見到住立空中的西方三聖,光明熾盛,心生歡喜,豁然大悟,得無生法忍。善導大師將此無生法忍詮釋為喜忍(信心歡喜,得往生益),亦名悟忍(覺悟彌陀大願威神力),亦名信忍(信可一念感通,即得往生)。此三忍為信位凡夫韋提希所得,屬相似無生法忍。

第二種情形是屬於解行以上的——三賢十地的無生法忍。他方世界善根深厚的菩薩,一聞阿彌陀佛的名號,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頓破無明,獲證阿鞞跋致。四明法智大師認為《觀經》韋提希夫人「豁然大悟,逮無生忍」,以凡夫心聞十六觀,即聞即修,頓入圓教初住地。「豁然大悟」,開悟通觀行位及相似位,是故能雲「逮無生忍」。彰顯此大悟,確然生分真位,乃真實獲證破無明之無生法忍。此與善導大師的詮釋稍有區別。(參見《觀經疏妙宗鈔》)

第三層次就是究竟圓滿的無生法忍——深位菩薩聞阿彌陀佛名號即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誠如蕅益大師所云:「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彌陀要解》)

意謂,釋尊於菩提樹下,乃是持念阿彌陀佛名號而成就無上佛果的。今以此成佛之法,全體授與五濁惡世的眾生,此乃諸佛所行的境界,唯佛與佛才能了知念佛成佛之奧妙,九法界眾生靠自己的信解之力不能相信、不能理解。蕅益大師乃開佛知見之大祖師,結合此願來看蕅祖之判言,可謂言之有據,直將彌陀名號之大不可思議功德和盤托出,真實不虛。

舉法界圓融不思議體,作六字洪名。是故,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猶如大海,不同根機的眾生,隨其容器的大小,可以得到相應的滿足,而名號功德海不增不減。由於六字洪名即總持陀羅尼,十方菩薩聞信受持阿彌陀佛名號,亦能獲致總持(陀羅尼)功德,謂持善不失,持惡不生。以種種深妙總持,或多字,或一字,或無字等無量陀羅尼,契入離生正位,直至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