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慈悲不捨任一眾生,分種種身來度脫

釋迦牟尼佛在忉利會上有一個重要的事情:自己要滅度了,滅度後的眾生要付囑給地藏菩薩了。這是一件大事。那找一個付囑人,可靠的菩薩,那說明地藏菩薩是首選。那釋迦牟尼佛也是選對了人了,地藏菩薩的悲心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悲心。他們同體的悲心是那麼心心相印,真是知音。

所以佛就向地藏菩薩說,我在這個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我們都是屬於剛強眾生。這剛強眾生如果在世間法可能還是正面的評價,一個人是應該剛強勇猛,別人才會害怕,你才是英雄。但是在修行當中就不是要剛強了,而是要柔軟了,柔順了,慈悲了,這樣才能跟道相應了,剛強的眾生都跟道相悖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我在這個五濁惡世,對這些剛強眾生要調伏他們的剛硬的心,煩惱的心,要在知見上讓他們捨掉邪知邪見,返邪歸正。一代時教循循善誘,講經說法,塵說剎說,不間斷地說,這樣就是為了度剛強眾生。終於有成果了,大部分眾生都得度了,還剩了一小部分,就是十有一二。

也就是說佛一代時教度了十分之八九了,還剩了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惡業很重,習氣很強,沒有當生得度。類似於《法華經》,佛要說《法華經》,多麼奇特、稀有難逢的因緣,成佛的《法華》,卻有五千個增上慢的四眾弟子退席。提婆達多都是佛的堂弟,然而他就是惡性不改,佛再三地怎麼勸化,他也不聽,甚至還要害佛。這些都屬於惡業習氣很重的眾生。

進一步,佛也說:地藏你有無量的分身,我也像你一樣分身千百億,廣為施設種種善巧方便來度化眾生。或者有上根利智的眾生,聞到佛法馬上相信,馬上依教奉行,這是指善根深厚的。或有善果,勤勸成就,就是展示小乘的善果和大乘的善果——小乘就是阿羅漢的化城,大乘就是五百由旬的寶所——來勤勉地勸他們修行,得以成就。

還有根機比較暗鈍的人、眾生,要長久地教化,他才能夠歸信。那佛為了暗鈍的眾生,為了救度一個眾生,不僅今生,乃至百千萬億生隨形這個眾生來勸化他,來幫助他。還有一類眾生,業障甚重,你怎麼樣跟他勸化,他都生不起信仰之心,恭敬之心,這就是一闡提了。

所以眾生的根機就是有種種的差別,但佛慈悲不捨任一眾生,分種種身來度脫眾生。這種分身,佛就安住在常寂光的境界,能夠普現色身,隨眾生的心、眾生的好樂來示現種種的形。或者示現男子身,或者示現女人身,或者示現天龍身,這些都是為了度眾生。

比如有的人對天神很恭敬很禮拜,對龍王也很恭敬,那佛就示現天神的身體、龍王的身體來教化他。甚至佛還能夠示現無情的器世間,所謂的高山、樹林、大川、平原、河流、池塘、泉井來利益眾生,這就是佛的神通自在了。那我們說,你示現有情的眾生身體還能理解,示現無情的這種環境,這就有點不好理解了。

但我們了解大乘佛法有一個基本原理,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的眾生是佛性,無情的器界是法性,佛性和法性是同一種性。那佛證到了同一種性,所以他能夠隨意地或示現有情的眾生的身,或示現無情的器界的身。

那佛有時候在饑饉的時代,他可以示現成一座肉山,那飢餓的眾生可以挖那個山的肉吃,就能解決他的飢餓問題,隨挖隨長。那你看可能未來的水資源非常匱乏,忽然你看到一條大河,有豐沛的水源,那說不準就是佛的慈悲的示現。或者還能示現天帝身、梵王身、比丘、比丘尼身、辟支佛身、菩薩等身來教化眾生,所以不僅僅是示現佛的身體。

《地藏菩薩本願經》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