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很多人認為,信仰只是為了尋找死後的歸宿。若年輕時就信仰佛教,難免與生活和事業發生牴觸。不妨等老了再考慮這個問題。

濟群法師答:人們在年輕時往往會有許多理想和追求,當他們將全部精力投入其中時,或許還意識不到信仰的意義。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對世俗生活的虛幻才會有深切體會。尤其是到「老來歲月增作減」的時候,名利地位也好,家庭事業也好,與即將到來的死亡相比,似乎都顯得不再重要。所以,人們在晚年更需要信仰的支撐,這也是信徒中老年人居多的主要原因。也因此有人認為,信仰只是老來的安慰,年輕時關注信仰還為時過早。

就佛教來說,既有出世的層面,也有入世的層面,絕非消極避世。它所關注的不僅是生死大事,也包括對現實人生的改善。佛陀在《善生經》中,就對世人如何處理家庭關係、如何看待財富等問題作了非常具體的開示。如果我們年輕時就依教奉行,會少走很多彎路。反之,若一生為慾望奔忙操勞,且不論結果如何,難免沾染許多不良習氣,老來想要改變也往往力不從心。同時,對信仰的實踐也需在年富力強時進行。歷代祖師大德多是在年輕時便開始修道,佛陀更是在三十五歲便已覺悟。同樣是接受教育,在年輕時開始更好,還是到晚年開始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