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人學佛修行的目的不純正,有的人是為了求福報,有的人是為了求神通。對德行好,禪修好,講經說法好的師父不感冒,但是一旦聽說哪個師父有神通,就一窩蜂的去拜。這些人對神通非常嚮往,總是想盡各種辦法去追求神通。殊不知這樣不僅對自己沒有好處,反而還會使自己誤入歧途。
很多人不以為然,「有了神通可以更好的洞察眾生內心,更方便的利益眾生啊」。其實這只是一種美好的想像,一旦有了神通,再想修行就難了,神通只會障礙你的解脫。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神通。神通是一種難以測度,無有障礙的任運自在,千變萬化,不可思議的境界。所謂「妙用難測為神,自在無礙為通」。小乘人修四諦法和十二因緣法,修觀到圓滿的境界,便證得神通。大乘人修六度萬行,參禪打坐,修習止觀,行菩薩道,修行到圓滿的境界,便證得神通。神通是非常難以證得的境界,理論上說只有佛、菩薩和阿羅漢才具備神通。
現實生活中我們確實會遇到某些人具有一些神異的能力,難道他們也都證道了嗎?其實不然,根據僧肇大師的《寶藏論》中的說法,除了神通之外,還有道通、依通、報通和妖通。道通是此生通過修道獲得的通力,在定中,自身生命的本能智慧會被激發,能夠獲得一些能力,根據定力的深厚而有所區別;依通是依靠一定的方法來獲得先知的能力,比如數術、卜卦等;報通是由前生的果報帶來的,有些人的某些能力是與生俱來的,這種人前世往往有很好的修持;妖通、鬼通就是所謂的精神分裂的狀態,由於自身不健康,陽氣不足而導致外來力量依附而顯發的功能。
佛教是如何看待神通的呢?《舊雜譬喻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羅漢和小沙彌一起在山中修行,沙彌每天外出化緣,回去的途中經常會摔倒,把飯都弄髒了。回去後,師父問他原因,他說出去的時候都是晴天,回來就會下雨,路過堤壩就會摔跤。師父入定觀察,發現原來是龍王在作怪,就去質問龍王。龍王說沙彌長得可愛,所以喜歡跟他鬧著玩。當龍王得知沙彌是為師父外出乞食後,表示以後供養師父龍宮的飯菜謝罪。從此以後,師父就不讓小沙彌往迴帶飯了,讓他自己吃完再回來。
有一次小沙彌聞到師父缽中飯菜香味入鼻,不似人間飯食,就問師父飯菜是哪裡來的,結果師父沉默不語。小沙彌好奇心強,想知道師父飯菜到底是哪裡來的,就趁師父入定悄悄躲在禪床下面。師父動用神力,連同禪床一起飛到了龍宮。到了龍宮才發現徒弟也一起跟來了,就叮囑他,千萬不要對龍宮的種種美好生起貪著和眷戀,雖然龍有宮殿、七寶、婦人、綵女,它仍是畜生。你雖然是未得道的沙彌,但是你將來必定要轉生到忉利天,勝它百倍。千萬不要玷污自己的心意!
又說,龍有三苦,一是這種百味飯,龍吃到嘴裡就會變為蛤蟆,心生厭惡把它吐出來,之後就不想再進食了;二是龍宮綵女無比美麗,要與她結為夫婦,會變為兩條蛇交配;三是龍背上有倒生的鱗片,沙石生長在鱗片裡,疼痛鑽心。千萬不要羨慕龍族。小沙彌沒有聽師父的話,他日夜思念龍的生活,不思飲食,終至病死。他轉世投生到龍胎,做了龍子。當沒有定力的時候,看到美好的幻化不能識破,就會被這種幻相所束縛,最終受苦的是自己。
人們在世間生活都是帶著面具偽裝著自己,哪怕面對最親近的人也有不能說的秘密。通過打坐修行,我們確實可以獲得一些道通,能夠感知某些東西,但是如果定力不足,有了這些超能力反而會使自己更加煩惱。如果有了天眼通,看到別人做對不起自己的事情;有了天耳通,聽到別人背後罵自己;有了他心通,知道身邊最信任的人和最親近的人對自己都不是百分之百真心的;有了宿命通,觀察到親人、好朋友竟然都是上輩子的仇人投胎的,怎麼還能淡定的面對周圍的人,從容的生活?
一旦有神通了,解脫就難了。因為在證悟空性之前,你一定會執著這些的。眼前的暫時的那點利益,你都執著的不得了,不肯放下,那麼有了這些神通,你還願意放下嗎?這些神通就是名利和財富啊,你一定會利用這些神通去搞世間法,去造業。業障積累多了,不僅離解脫越來越遠,還會加速自己的墮落。
所以我們學佛修行一定不能走偏,要學習佛法的智慧,而不是迷戀神通。禪宗裡面有一個公案,說有兩位法師各自求法,約定十年之後再見面,看彼此都學到了些什麼。十年後,他們在河邊見面,甲說我拜了一位高僧,白天學習經論義理,夜間修習禪定,十年來感覺自己獲益匪淺。乙鄙夷地說,你就學了這些啊,看我給你展示我的所學,說罷踩著水面過了河。甲花了一文錢讓船夫將他擺渡到了對岸,嘆了口氣對乙說道,荒廢十年,你不過就學了這一文錢的功夫啊。
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處處都不乏神通妙用。坐在家裡,打開電腦便了知全球的動態;打個電話就能夠聽到大洋彼岸的聲音;坐上飛機,幾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幾千公里外的地方。這不就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嗎?
神通是修行過程中潛能不斷開發的超絕呈現,修行圓滿後自然具足。未證悟空性之前求神通,是在有形有相上求,這個「有」,就是有限、有量、有漏的。唯有證得空無的境界,才會生出智慧的妙用。所以神通不必外求,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可體驗,就看自己有沒有用心,有沒有智慧罷了。具有神通並不一定擁有幸福,反而會障礙自己的修行和解脫。只有慈悲、智慧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