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者三友與益者三友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可見朋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我們的朋友,我們應當交什麼樣的人為朋友,如何與朋友相處呢?

朋友分哪幾種?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損者三友:

損友一:第一種叫作「友便辟」,指的就是諂媚的,阿諛奉承的朋友。你指鹿為馬,他說那就是馬;你黑白顛倒,他也讚同你的看法。

這種人往往沒有原則,但有目的。他能夠這般阿諛奉承,多半是要利用你。

損友二:第二種叫作「友善柔」,指的就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喜歡搬弄是非的朋友。

這種朋友常常斷章取義、巧舌如簧,最後改變了事情的初衷。而真正的君子則是「訥於言,敏於行」。遠離他們,是你成事的前提。

損友三:第三種叫作「友便佞」,指的就是誇誇其談、目中無人的朋友。

這種朋友往往一聊天,就把自己和一些名人、熟人扯上關係,自吹自擂,通過這樣的方式尋找自信,卻忽略了朋友的感受。然而真正的朋友相處起來應當是舒服自在的。

這三類人要麼想要攀附你,要麼會壞你好事,要麼會讓你覺得疏遠。大多也不會在你落魄的時候拉你一把。所以不值得信賴和依靠,請盡早漸行漸遠。

益者三友:

益友一:找正直的人做朋友。這個朋友人品是第一位的,直來直去,不需要費太多的心機。

益友二:與真誠而可信賴的朋友的人交朋友。平時平淡若水,但是落魄的時候,默默無語拉你一把,這是真正的朋友。

益友三:與博學而見多識廣的朋友交朋友,是有益的。

擇友是門學問,遠離損友,與益友同行,你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朋友之間究竟應該如何相處?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學生子遊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

《論語》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

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空隙,留一點餘地。

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保持一點距離,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更深厚的情誼。人生不同階段,我們如何交友?

孔子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說人的一生成長,每個階段是不一樣的,年少的時候是血氣未定,戒之在色,感情容易衝動,戀愛容易出事,所以小時候感情那麼衝動的時候,交到的都是青春熱情,毫無功利的朋友,這固然是好。

但是衝動過去呢,及至中年,血氣方剛,戒之在鬥,中年人最怕就是拉幫結夥,拉山頭,結朋黨,彼此爭鬥,因為人有資本了。

到老年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別老覺得我得到的這些東西我就放不下,人到老的時候,有些東西是要捨的,就是不被所得負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