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同學對我訴苦說,在做事當中很煩惱,想出去一段時間。我對她說:「你為什麼會煩惱呢?因為你每天都是在為「我」著想,認為每天所得到的,都不是你所需要的。總覺得除此之外,另外還有一個成佛的方法,所以總想再求一個什麼法來修。但是你已經求了那麼多的法,好好修了嗎?」
以前有位老婆婆想求法求不到,去問鄰居。鄰居騙她說:「你就念‘南無桂圓荔枝核’,這就是高深的大法。」老婆婆非常高興,以為這是佛菩薩的名號,所以每天很精進地念「南無桂圓荔枝核」。
一次她兒子出海乘船遇難,在千鈞一髮之際,想不到一大片的桂圓荔枝核把他浮起來飄到岸上。其他的同伴都淹死了,而他平安無事。她兒子逢人就說:「這全仗我媽在家天天念佛,我才得救了!」
還有一個人,念觀音菩薩六字大明咒,把「嗡嘛尼叭彌吽」,念成「嗡嘛尼叭彌牛」。因為念得很有功夫,一年鬧饑荒,居然能把石頭變成芋頭來吃。後來別人好心告訴他正確的念法,改了以後反而沒有以前的功夫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去思惟思惟就知道了。
人不要老陷在自我當中,這樣無論幹什麼都不會有所收穫。比如你在庫房服務,每天給人拿東西,覺得這不是修行,所以越幹越煩惱。
但是如果轉個心念,見工人取東西來了,和顏悅色地對他說:「工人師父,您要什麼?」「我要那個鉗子。」「好,阿彌陀佛,吉祥!」然後給人家,這樣結果完全不一樣了。所以,和每個人接觸的時候都要心懷善意,而且對對方有一種美好的祝願,這樣自自然然和人結了好多的善緣,你說這是不是修行?
菩薩戒告訴我們,到了聚落見任何眾生都是應該念歸依的。難道聚落的人都能聽到你給他們念的歸依嗎?不可能的,而是通過這個機會培養你自己的菩提心。我們研究菩提心,天天要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護念眾生,肯為眾生付出,這就是菩提心。它表現在我們的起心動念、說話辦事當中。
所以,修行就看我們會不會修,會修行的人走到哪裡都能修。又比如上街,看到過路的人你給他們祝願:希望你們有因緣能歸依三寶,離惡向善,讓我們共成佛道!這樣你的心念念念都沒有空過,和眾生也結了很多的善緣。
反之,如果你這樣想:我現在不度你們,等我成佛了再說吧!那你把度生的因緣都錯過去了。因為沒和眾生結緣,眾生見了你也不大喜歡,有些根本不喜歡。
修學佛法一定要落實到生活當中來,吃飯穿衣,接人待物,懂得用心,都是修行。如果有事可做,認真做好。空閑的時候好好地坐下來誦經、拜佛、禪定,這樣自然就會法喜充滿、快樂自在地度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