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行為不能讓它輾轉相續

那麼你後面發心一正以後,你還要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影響思想,當然有些行為不會影響思想。就是說你好不容易選擇正確了,我要以願力來引導業力了,但是有些行為你不能讓它輾轉相續。

在《楞嚴經》當中很強調「相續」。你心中已經發了菩提心,發了往生的願力,即便你偶爾造造殺盜淫妄,你馬上懺悔,這個業不障礙你往生,你斷了相續心,你發願真的不再造作。

佛教任何的業障都可以懺悔,但是關鍵是你是不是斷相續心,你是不是真的沒有再造作了。我們帶業往生,最怕的業就是你不斷在造作、你現在還在造作的,數數現行,深生好樂,這種行為是很嚴重的。

我們允許你人生有偶一的過失,我們允許的,只要你懺悔,下定決心永不再造作,把這個門關掉。這個業力它得不到你一種相續的支持,它就會枯萎沉澱,這個到了淨土再來處理都沒關係。但是你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激這個業力,這個業你就帶不走了,因為它的勢力太強大。

所以除了因地發心以外,你要注意那種輾轉相續的行為,要反省一下:第一個,你有哪些行為是你特別喜歡做,而且又給自己一個非常正當的理由;第二個,你經常做,數數現行,都無慚愧,見是功德,深生好樂。這個行為你要注意。

這個業你帶不走,臨終它一定會來干擾你。這種業你經常造作,而且每做一次都是非常歡喜的,這個業你是不能帶的,沒辦法帶,因為你把它養得又肥又壯,你並沒有成功地讓這個業沉澱下來。

所以我們在因地發心正確以後,還要注意那種相續性的行為。這就是為什麼不能造殺盜淫妄的原因。不是說你偶爾造造殺盜淫妄就會障礙你往生,不是。但是如果你沒有慚愧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造作下去,你的生命就算你一開始發心是正的,你也會得到一種行為上的誤導。

如果你是用貪愛心的行為數數現行,你最後的誤導落入魔道;如果你用瞋恚心,數數現行、深生好樂,你最後的結果變成神道;如果你用投機取巧的心,你的結果是邪道。

所以除了一種思想正確以外,你要注意那種經常性的數數現行的行為。你不能讓一種錯誤的行為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你身口意出現,不可以!所以帶業往生只允許你過去的過失,不允許你未來的過失,不允許!

因為這件事情你還想期待,還想去做,這種業不能期待;如果你對這個業還有所期待,還有所攀緣,這個業不能帶。但是這個業已經過去了,可以帶,因為它已經沉澱了。所以帶業往生只帶過去的過失,不能帶你有所期待的未來的過失,不可以!

因此我們在修行當中的基礎,兩大基礎:

第一個,看你是活在願力還是活在業力;

第二個,你要注意行為當中,有沒有那種數數現行、深生好樂的業力,而這個業力都是不好的。如果是好的,那沒關係,佈施、持戒這種數數現行都沒關係。但是有關殺盜淫妄的,都不可以,這種業是不能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