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歲」

「化解太歲」,又叫順星、拜斗。有法師反對和批評。有僧人大力提倡。也有僧人說佛教有「齋天」的法事,其中要禮拜二十四位諸天,以此為據,所以讚同「化解太歲」祈求平安。還有人說「化解太歲」的儀式中,如果拜神,會失去皈依體……其實,反對「化解太歲」的言論,我是讚許的。但從化度眾生的善巧方便論,似乎欠缺圓融?所以有待商榷。

雖然,佛教講緣起法:行善自有善報,如《大般涅槃經》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終不相捨。」

《出曜經》說:「如種果樹,苦得苦果,甜得甜果。善惡之報,亦復如是。」

可是!事實上,很多人熱衷「化解太歲」,目的為了「祈福消災保平安」。

這些人中,有淺信的佛教徒,有對佛教只是好感的人,也有只信「化解太歲」的人,更有認為做了「化解太歲」,才能心安的人……

所以,我認為,與其一味反對批評,不如順情而化;與其讓大眾禮拜依賴神鬼,不如導歸三寶,既能現實祈福,又能種下成佛的遠因。

這樣也符合如來度生的法則:「何謂如來化導善巧?謂諸眾生,未種善根,令種善根。已種善根,令彼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脫。」(《佛說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更何況,法無定法,攝心為上!

看菩薩觀世音,隨類異趣,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當然,順情而化,是方便、是善巧,不是究竟。所以,明白以下幾點,特別重要!

(一)人的禍福吉凶,是由自身善惡業感招,只要行善積德,自然遠禍得福,逢凶化吉,本來吉祥多福會錦上添花,這是祈福消災的正因。

(二)佛教傳入中國,受時代、人文、習俗等背境的影響,不違佛教內涵,方便善巧的懺法及儀軌,應運而生,這些是度化眾生的方便,絕非終極目標。

所以,出家人「化解太歲」,一定要領眾恭敬禮拜供養佛菩薩(任選)及稱念聖號經咒禮懺等,方合順情而化之宜。

(三)《優婆塞戒經》說:「若人為護舍宅身命祠祀諸神,是人不名失歸依法。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禮拜外道,是人則失三歸依法。若聞諸天有曾見佛功德勝已,禮拜供養是人不失歸依之法,或時禮拜自在天王,應如禮拜世間諸王長者貴人耆舊有德,如是之人亦復不失歸依之法。」

意思是說:為了護持舍宅與身命,可以祭祀諸神,如果為了恭敬諸天擁護佛法的功德,供養禮拜也是可以的,並也可以禮拜自在天王,世間國王、長者、貴人、老者、有德之人,這樣做都不會失皈依體。

但!禮拜天神,也僅限於擁護正法的諸天神眾。

「齋天」法會,禮供諸天,一是基於上述原因;二是引導眾生敬畏天地而止惡向善,而且是在先禮讚供養三寶後禮供諸天。

如果沒有區別的禮拜天神,而且相信、依賴他們能救一切煩惱痛苦,就會失去歸依三寶的身份(失皈依體)。

《佛說戒消災經》說,一人因受五戒,吃人鬼即不敢近身。

可見,凡是歸依了三寶的佛弟子,一般的邪靈鬼神不唯不敢受禮,並且還會遙遠的逃避!

《順正理論》說:「諸天神眾,不敢希求受五戒者禮,亦不求比丘禮,以懼損功德及壽命故。」

解:諸天神眾,不敢受五戒居士與具足戒比丘(僧)禮拜,怕損自己的功德和壽命。

需要注意的是:三寶是我們最究竟的歸投處,舍宅、身命有危險時,與其向諸神求護,不如向三寶求護,這才是學佛人的正行。

一因,諸佛、菩薩、羅漢的神通力、威德力、智慧力,才是圓懣無礙的,諸天鬼神,都要信奉並護持佛法,福慧雙修,求成佛道。(《地藏菩薩本願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等經都有說明。)

二因,天曹天府的神祗,只有依眾生善惡業,賞善罰惡的權力,而無轉變眾生善惡業的特權。眾生行善積德,他們不會降禍;眾生作惡多端,他們也不會賜福。

所以,眾生的禍福吉凶壽夭等,並不是神祗強加或恩賜,均是眾生自己作主,行善善果,作惡惡報。

終上所述,善巧方便用佛教的方法化解太歲,才能引領大眾,同歸三寶,近祈人天善果,遠種成佛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