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的精華

一、廣闊的人生和宇宙觀

佛學在分析世出世間的森羅萬象時,小乘有七十五法,唯識發展為百法,其中有為法共九十四種,無為法為六種,將心法、色法等分類,詳釋其定義和作用。心法與色法統一,其中包括有情世間和器世間,有情世間包括胎、卵、濕、化等各種生命,器世間包括山河大地等各種環境。從宏觀上講涉及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世界的範圍,以現代語講就是整個四維以上的時空。

這種根身器界都由心識所變現,心物不可分離,所謂心、物一元,心、境不二。《華嚴經》講的法界觀即理可攝事,事通於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一多相攝,大小相融。如稱芥子可以納須彌,須彌可以入芥子,由微觀到宏觀的境界非常廣大。

二、人體和生命的奧秘

有情身體的組合即是「五蘊」(又稱:「五取蘊」,有情執受積集所感),即色、受、想、行、識五種要素。此五種要素,概括起來就是色、息、心。色就是四肢百骸,五臟六腑;息代表呼吸的氣息;心指整個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色息以心攝持為主,一期的生命存在於業力,由業力決定壽命,有壽命即有呼吸和溫度存在。假如人壽當盡,最後呼吸與溫度就都隨之消失了,色身雖壞而生命是不會滅的。

本識的種子存在,發揮著潛能,根據業力又有不同的根身器界變現。阿賴耶識受熏持種,種子生現行,現行又熏為種子;缺緣現行,種子即潛伏,此潛伏的能力,仍相續不斷。以生滅故非常,由相續存在故非斷,非斷非常,空間寬,時間長,生命延續流轉,成為有情和宇宙的基本原因。唯識學稱此為阿賴耶緣起,此阿賴耶緣起就包括業感緣起,十二因緣的三世流轉現象,就體現了業力不滅的道理。

三、世出世間諸法真實相

唯識學家根據諸法三自性說明世、出世間諸法真實相。其中「遍計所執性」,指眾生由於迷情,妄計主觀、客觀為我,生起我、法二執,實無我體、法體可得。此執以第七末那識為主,在意識上產生的虛妄分別執有實體成遍計所執性,此屬染污性,為生死流轉的根本。

「依他起性」屬於因緣生法,指有為法的一切現象,包括因緣果,由於是生滅法,如夢幻泡影,幻有而非實有。因緣生法通於三世,擴大其範圍,充滿空間時間,法法相望都有密切關係。此依他起性,帶有六識妄見,屬染污性的;若聽聞正法,熏習善法種子,逐步增進,根據修行階梯,由染轉淨,在轉化過程中,淨化生命,履行正道,逐步深化,成就福慧圓滿的法身,即「圓成實性」。玄奘法師闡明中道了義之教,即根據此「三性」之正理。

四、生命進化的階梯

佛教提倡淨化心靈,實現由惡轉善,由邪轉正,由染轉淨。心靈淨化也引生語言和行動的淨化。修學大乘菩薩行,據華嚴、楞嚴等經,需經歷五十五位,唯識學概括為五位,即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其核心在拔度眾生,完成佛道。修學過程中,必須積累福德與智慧資糧,發四無量心和四弘誓願,勤修四攝六度之行等菩提因,以至圓證菩提之果。心淨則國土淨,心染則國土染。淨化自己和世界,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這是學佛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