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樂於聽聞而怠於實修

問:師父慈悲,弟子學佛以來,一直很好樂聽經聞法。對于思和修,比較懈怠不主動。請問師父,如何提升對思和修的興趣?日常中如何加強思和修的練習?

良因法師答:所以我們平常的靜坐很重要。我剛才講,不要整天就是說,像有的人聽經,聽法師講經講的,很高興,聽完之後——講什麼?不知道,甚至有時候聽到最後,你問他:你在聽什麼經典?經題都不知道的,都有。就是說,這樣子的聽經其實純粹是栽培善根,對解脫的幫助不是那麼大。

聽經應該就是說:佛法說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你聽了之後要去產生思惟、去修,怎麼樣去思跟修呢?就是要靠止觀。你不能只知道聽經,聽完之後要靜坐修止,修止之後再修觀。當然修止、修觀怎麼修?各位看《小止觀》吧,這個就說來話長了。

總之就是說,你透過聽聞得到的法,沒有疑惑,這只是聞慧。聞慧之後,慢慢依止所聽聞的法的要義,去靜坐、去思惟,不斷思惟觀察, 慢慢生起覺受。

像比如說你今天聽《無常經》,聽了之後,對老病死的無常,生命老病死的無常,沒有疑惑了,知道這是人生的實相。那這個時候是你只是認同了,但是感覺不是那麼強,再來你根據《無常經》的一段經文或者誦文,去思惟觀察,靜坐先修止讓心安定下來,再修觀,靜坐思惟觀察,觀、觀、觀,慢慢慢慢,無常的法義在你心中有了覺受,那這個叫做思慧。有了覺受,經典上說叫做「勝解」,勝解的覺受生起,叫這個才是進入思慧。

那麼思慧之後,依著這個覺受的力量去調伏煩惱,這個叫修慧。

所以大多數的人,喜歡聽經的人都是停在聞慧,甚至可能連聞慧都不足,什麼叫聞慧不足?裡面講什麼?不知道,只是知道「法師講得很好」,其他都不知道了。這個也其實連聞慧都有問題。

就是說,我不是在打擊各位的信心,就是我們真的依論典的定義,什麼叫聞思修入三摩地?調伏煩惱的方式,止跟觀,它就像科學一樣,非常精準的一個操作的方式,都很精準的。我們是不是符合它這個量?符合這個標準?都是一個很精準的量可以去看得出來的,而不是我們一廂情願的這個想法。所以就像剛才講,我們要做我們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我喜歡做的事情。該做的是: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聞慧怎麼建立,慢慢透過止觀建立思慧跟修慧,這些都要學習,然後不斷不斷的串習、不斷練習。它是一個很精緻的功夫,像古人講的「綿密觀照」,在綿密觀照當中慢慢的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是這樣的。而不能很粗疏、很籠統,就認為:我這樣做就是在修行了,就是怎麼怎麼的。這是現在人普遍的想法,因為他想法是沒有經論的依止,沒有教授的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