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唯識學》是怎麼去解釋十二因緣?
第一個無明,跟前面的無明是一樣的,就是我執,一個多生多劫所熏習錯誤的習氣。我們認為一念心當中有一個常一主宰的我,有這個我以後,就有能所,就會造業力,叫做行。這個行就會去熏習我們的阿賴耶識,使令阿賴耶識變化。假設這個行是個善業,阿賴耶識善的功能增長。如果這個行是個惡業,阿賴耶識的惡業增長。這個時候阿賴耶識產生名色、六入、觸、受的一個種子。名色就是色心的和合;六入就是六根;觸就是接觸;受就是領納。這個時候的名色、六入、觸、受是約種子,一個六道的種子。《唯識學》把這四個法,名色、六入、觸、受當種子。
這個心識是指過去,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什麼叫過去?以今生來說,粗分來說,過去就是過去生。你沒辦法改變,過去累積在阿賴耶識當中,有三惡道的種子,有諸天的種子。有諸天的名色、六入、觸、受,也有三惡道的名色、六入、觸、受。從唯識的角度來說,你現在的這一剎那,對望著前一剎那,這個也可以是說現在對過去。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解釋名色、六入、觸、受,就容易清楚。佛在世的時候,佛陀的親弟弟,難陀尊者。他娶迦毗羅衛國最美的女人當太太,兩個夫妻的感情很好。佛陀有一天到難陀家前面去托缽,難陀在家的時候就很尊重他哥哥。現在他哥哥出家成佛了,侍者就來通報,說佛陀來托缽了。這個時候難陀尊者為他太太在梳頭髮,說你等一下,我到廚房去拿點飯菜,供養我哥哥,馬上回來。拿了飯菜去供養佛陀,供養佛陀的時候,佛陀在前面走,難陀在後面追。難陀跑得快,佛陀也跑得快,難陀跑得慢,佛陀也跑得慢,保持個等距離,這樣子就把難陀帶到僧團。帶到僧團以後,佛陀就命令舍利弗,把難陀尊者強迫剃度,頭髮剃掉出家。
難陀尊者說,欸,我不是來出家的,我是來供佛陀的。但是沒辦法,他哥哥有威德,就隨大眾作早晚課,作息。每天作早晚課,讚歎佛陀、讚歎法、讚歎僧,生起很多的善業。但是他不是真心要出家,有時候五堂功課做完以後,就打妄想,想他過去的太太,過去的一些情況。有時候起善念,有時候起惡念,每一個念當中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就是這樣子。無明活動,這個時候就產生識。無明緣行,行緣識,當然有善的無明緣行、緣識,或者惡的無明緣行、緣識,當然他自己都一點沒感覺。
這麼一天,佛陀就帶難陀尊者到忉利天上去觀察。忉利天很多的宮殿,大家很快樂。但是有一個宮殿,剛剛在佈置,很多的天女把牆壁花冠莊嚴佈置。佛陀說:難陀,其他宮殿都有人在玩,為什麼這個宮殿沒有男人,你去看看是怎麼回事?問問看。難陀尊者說:欸,為什麼你們這個地方沒有男人呢?他們說我們的男人就是人世間的難陀尊者。他出了家以後,因為持戒修福的功德,來到這個地方作我們的主人。難陀尊者說:我就是難陀。天女說:不行,你現在是人的果報,你要死掉以後,才能夠來到這個地方,難陀就很高興。
很高興以後,佛又帶難陀到地獄去,刀山油鍋,這個油鍋當中,很多的眾生被油炸。但是有一個油鍋正在起火,佛陀也問難陀說,誒,其它的油鍋都有人在炸,這個地方剛剛起火,是怎麼回事?你也去問問看。難陀問:你這個地方怎麼沒有受報的眾生呢?起火的獄卒說,這個人是他是人世間的難陀比丘,因為出家的功德,到忉利天去。天福享完,他因為出家修行的時候,打妄想,這個罪業,無明緣行,行緣識,他來到這個地方受油鍋的果報。所以說難陀尊者回來以後緊張,每一個念頭的活動,阿賴耶識當中,產生了名色、六入、觸、受。所以就好好地修行,斷除惡念的相續,後來就證阿羅漢果。
這個意思就是說,從十二因緣觀察,一念明瞭的心當中,我們不講過去、不講未來,就講現在,現前一念心識。我們用智慧來觀察現前一念心識,這一念明瞭的心當中,它有三惡道的名色、六入、觸、受的業種子,等待我們去受果報。它有人天美妙的名色、六入、觸、受的業種子,也等待我們去受果報。當然它也有清淨莊嚴,極樂世界蓮花化生胞胎的名色、六入、觸、受,等待我們去受果報。就是我們一念心當中,有很多很多的業力,等待我們去受果報。
因為我們從現在一念心識,去對望過去無量的生命,我們曾經生起惡念,曾經生起殺盜淫妄的業。我們也曾經在佛堂當中,很真誠地向佛陀懺悔、誦經,作五堂功課的善業,我們也曾經真誠信願的去執持名號,去成就一個極樂世界的名色、六入、觸、受。所以從緣起上來觀察,我們這一念心有無量無邊的可能性,可能到三惡道去,也可能到人天去,也可能到極樂世界去,都有可能。因為這樣的業種子,都被我們這一念心識給保存下來,這個就是過去世的因地。現在應該怎麼處理呢?現在世有一個緣。這個緣很重要。
因的業力要得果報,一定要有緣,就是你的愛取。
我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現在有一塊田地,種了芒果的種子,也種了蘋果的種子,也種了葡萄的種子,三種種子。這當中只能夠有一個開花結果,哪一個會開花結果呢?就是看你會去對哪個種子澆水?去灌溉。你對蘋果的種子加以灌溉,這個蘋果的種子就會開花結果。意思就是說你現在面對你的心識,有這麼多的業種子。到了臨命終的時候,到底哪一個業種子會發動出來?就是你的愛取的方向很重要。
你可以觀察,如果說我們對於五欲的境界愛著最強,愛取的方向是相對於五欲,可能會觸動三惡道的種子。如果對於造作善業愛取的心特別強,善業的心強,你就會去觸動人天的名色、六入、觸、受。如果現在是信願具足,對娑婆世界是完全「我今暫作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對娑婆世界一切的財、色、眷屬,完全放下。你這個愛取的方向,一定會去觸動極樂世界的名色、六入、觸、受。所以說現前的愛取,你是在五欲的境界愛取,是在三寶的境界愛取,會決定是哪一個業種子去得果報。
愛取這個緣的滋潤以後,就會變成有。有是指什麼呢?我們說明一下。前面的名色、六入、觸、受,這個十法界的業種子,它沒有得果報的力量,它只是一個業種。有就是經過愛取滋潤過以後,有得果報力量的一種強大勢力的種子,叫有。就是說你這個念頭,念念相續無有間斷,不斷的生起這樣的念頭。去滋潤前面的名色、六入、觸、受,就變成有支,有就是一個強大的業力的種子。假設我們在臨命終之前,沒有修止觀,或者沒有懺悔來斷惡念的相續,那肯定會隨這個方向,去受生老病死的果報。
這個就是從唯識的角度,它解釋十二因緣,完全約現前一念心識的角度。現前一念對望著過去,過去是一個業,你現在的愛取,就會影響你未來的果報。
結要頌: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輪迴頓息。
假設我們今天還沒有真實覺悟,還沒有依止佛法的智慧,去觀察這個世間,還是隨順過去的習慣;愛取的方向,還是在世間的五欲的境界活動。那麼這樣子,你當然是一次一次去滋潤三界的名色、六入、觸、受的種子,去得果報。一念悟,輪迴頓息。假設我們能夠透過佛法的修學,觀察不淨苦無常無我,觀察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這個時候我們愛取所活動的境界,是一個三寶的境界,是阿彌陀佛依正莊嚴的境界,這個時候就可以把生死給消滅掉。
在懺悔上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從這個偈頌看得出來,懺悔,比如在佛前拜《八十八佛》。這當中有一個根本精神,就是你要斷相續心。你在拜佛的時候,假設沒有憶念過去的罪業,而生起慚愧心,你想要斷除造作的勢力。就是說我從今開始,我不再造作,沒有這樣的念頭,就不能構成懺悔。只是跟佛陀、八十八尊佛結個緣而已,當然不可能滅罪。
因為: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假設我們能夠真正的生起慚愧心,思惟過去無量生死當中,所造的生死罪業,向佛菩薩至誠的發露、至誠的發願。弟子從現在開始,我對於過去的罪業,永不再造作。你有這樣的念頭生起,那是真懺悔。這個時候,愛取的方向就會改變。你愛取的念頭,就從五欲的境界轉成對三寶的歡喜心,對三寶的皈依。你無量無邊的罪業,因為你這樣的觀想,懺悔的力量,你的業力就改變了。
你本來要到三惡道去的,但是因為你真實的懺悔,每一次的懺悔,就消滅你每一次的罪業。假設我們拜《八十八佛》的時候,這樣的念頭沒有生起,沒有一種要斷惡念相續的心生起,懺悔的功德就有限,跟三寶結個緣而已。從十二因緣可以觀察出這樣的一個情況。
這個就是大乘的十二因緣,它講得更微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