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富家小姐,據說她也是名企業家之一。她對現實有很多不滿與厭惡感,心中有許多煩惱。她問我:「如何才能心平氣和地追求到人生的目標?」我說:「人,生活於世間,只要有所追求就不會心平氣和。」

接著她又說:「師父!難道您不會因追求而有所煩惱嗎?」我說:「這種問題我無法回答,因為我從不去追求任何一件事,因此,從未有過追求的得失感。」

從上述對話中,我們不難了解:物質富有的人生不見得快樂,而過平淡的生活也不會有任何欠缺的失落感!因為只要心境踏實,不覺得缺少什麼,就不會有追求的煩惱。許多物質富有的人們,內心永遠不滿足、永遠覺得有欠缺,這實在是苦惱無邊的人生。

另外,還有一位小姐問我:「成功的標準,到底如何訂定?」她的問題,我覺得很奇怪。成功怎會有標準呢?人心追求的目標無窮無盡,如何才算成功呢?我回答:「當你心滿意足時,你就成功了;如果不滿足,就沒有所謂的成功。成功的意思就是滿意,成功沒有固定的標準。其實,快樂或煩惱都只是一種觀念、心境而已。」

記得有一次,一位慈濟委員帶了七、八位先生女士來看我。委員說:「師父,他們的母親在幾天前被一位酒醉的駕駛人撞死。他們原本非常不諒解,堅持要肇事者賠償。後來,我勸告他們說:『能原諒別人就是福。』又講了許多類似的案例,讓他們的心情平靜下來,並且告訴他們:『原諒對方就是功德。把心平靜下來才能好好溝通,您們的母親也才能入土為安……。』」

委員接著又說:「他們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畢竟,人命的價值不在於那幾十萬元的賠償費,他們決定讓母親入土為安。後來,雙方都很心平氣和地溝通。肇事者酒醒後非常自責,而且受害家屬對他那麼寬厚,他更深感慚愧!他跪在老太太的靈堂前,至誠地懺悔說:『我一時酒醉犯下大錯,而大家竟然對我這麼寬厚,讓我非常感動。我原本是個不負責的人,喝酒後經常打罵太太。現在我要以行動表示真誠的懺悔,從今天開始,我絕對不會再喝酒,也會對家庭負起責任。』」

我向委員說:「你能夠讓受害家屬心境平和,進而感化一位浪子回頭,真是功德無量啊!」他們其中的一位先生說:「這都要感謝師父!因為有您平時所說的法,才使我們理智地處理這件事。為了報答師父的法恩,我們願意捐出一百萬元,讓母親遺愛人間。」

這也是所謂的「得饒人處且饒人」,學佛就是要學得「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以平靜的心去處理」,如果追求不盡,那就永遠不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