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慈悲集》,原作三卷,現存上卷。是中國唐代的淨土學者慧日(唐玄宗賜號慈愍三藏,680~748)所著。慧日提倡淨土法門,與善導、少康併稱。他生於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出家受具戒後,慕義淨之風,西遊印度,遍禮佛跡,尋求梵本,並參訪善知識。當時印度流行阿彌陀佛的信仰,慧日見聞彼地學者之盛讚淨土,得到啟發,歸國後常勸人修淨土之業,著有《淨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讚》及《西方讚》等書。《淨土慈悲集》散佚已久,1925年在朝鮮的桐華寺發見其殘本。內題《略諸經論念佛法門往生淨土集》(一名《慈悲集》)。大唐慈愍三藏慧日集。但依《西方略傳序》、《淨土指歸》等,此書題作《淨土慈悲集》。今存上卷,缺頁仍多,但可由此窺見慧日學說的一斑。《般舟三昧讚》錄載於法照的《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簡稱《五會法事讚》)。《西方讚》錄載於晚近在敦煌石室發見的法照的《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簡稱《廣法事讚》)卷下寫本中。
《淨土慈悲集》是慧日的主要著作。全書分作三卷,第一卷先舉異見。依據經論和教理一一加以破斥。第二、三兩卷均佚,今據卷首所敘,可知第二卷系廣引經教,證成念佛的正宗;第三卷更會釋諸教古今疑滯,校量諸行出離之遲速,而闡明自宗的立場。
《淨土慈悲集》的理論根據,是瑜伽學系以三性為中心之說。本集在列舉虛妄有四義的一段中,就理事相對而談到生死因果和離系因果的相對,說依他起性緣生幻有,含攝宇宙森羅的一切萬象,由此有聖凡的差別以及淨土、穢土的相對存在,為了出眾生界而入佛界,應當勤修和淨土相應的各種行業。
在慧日弘通淨土的時代,禪宗承南能北秀之後,正大張其教勢。據《淨土慈悲集》說,當時有一部分禪家以觀世間空寂都無一物為究竟,而說諸法猶如龜毛兔角本無實體,無所謂生滅,從而無善可修,無惡可斷,但令內心安住空虛,了知世間萬法都無,就是證得禪定,斷除生死,不受後有。若用有所得心,著相修習念佛、誦經、求生淨土以及修布施乃至智慧,都是有為法,是生死法,雖然勤修,也不免流浪生死。
《淨土慈悲集》對於這些禪家的說法,引《無上依》等經一一與以反駁。最初總破說,豈有凡夫但住空門,不斷惡不修善,懈怠懶惰而可得到解脫?次引《無上依經》、《大涅槃經》及《維摩經》文反證「執著空見」或「修空法」為佛所不許。本集為證明這一點,更會釋《金剛》、《楞伽》等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並廣加解釋佛教中所說虛妄的語義和真妄的分別,而勸人發菩提心,修習諸善萬行。以不斷惡不修善為真實,此乃謬中之謬。
《淨土慈悲集》對於當時一部分禪家學說加以破斥,當時的反應如何,現無文獻可考。但在三百多年後宋哲宗紹聖年間 (1094~1097),律宗學者元照在所譔《芝園集》的《論慈愍三藏集書》中,自述曾經被禪僧訟於公府,說《慈愍集》是他偽作,借古人的名字以排斥宗門。由此可見當時禪家對於《淨土慈悲集》反應如何了,此書之終於湮沒不傳,或即以此之故。
《淨土慈悲集》後二卷雖已佚,但從第一卷說淨土教當信中,可以略見它的輪廓。總之,慧日的淨土學說和善導一系所說無大差異,尤其是說淨土法門省功易成而坐禪習定難得成就,它和難行易行二道的教判相合。至其突出之點,在於運用了瑜伽學系的理論,以及反對狂禪,堅持淨戒。這大概是適應當時佛教界的情形而說的。(黃懺華)
佛弟子文庫 > 中國佛教 > 正文
(術語)迷無自性,無自性故為空,既無迷,何有悟,迷空也?悟亦空也,空體一,謂之一如,是為空宗之義。又迷如冰,...亦名:受盡形壽藥法 子題:能授盡形壽藥人作三法、授盡形壽藥作三法、所受盡形壽藥人作三法、比丘受盡形壽藥作三法...【王立性暴惡】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二頁云:云何名王立性暴惡?謂有國王、諸群臣類或餘人等、隨於一處,現行少小不...復次無明又有五種,百法問答鈔曰: 一、相應無明 同上。 二、不共無明 上之不共無明中,單與意識相應之不...(物名)Dhvaja,譯曰幢。楞嚴經七曰: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並諸支提或脫闍上。長水疏七曰:脫闍雲幢。...(雜名)指幻焰等之十緣生句為無等等句,以是為與無等之佛智得等同之言句故也。大日經疏三曰:如來智慧於一切法中無...指生起與滅盡。有生必有滅之義。又作起滅。與「生死」同義。生死乃就有情而言,而生滅則廣通一切之有情與非情。由因...【過去識】 p1222 集異門論十一卷十一頁云:云何過去識?答:若識、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已...【有漏因】 指招感三界果報的業因。如五戒十善為善法之因,五逆十惡為惡法之因。此亦相當於四諦中的集諦。...(術語)貯眾僧衣服道具之器。其在僧堂者謂之函櫃。其在眾寮者謂之經櫃。眾寮是看經之所,故曰經櫃。前面與後面各有...由秉聖法所發得無作之戒體,其勢用念念倍增,防非止惡,遂生未來善果者,稱為戒肥。反之,如其勢用漸衰損,終至失戒...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
齒木也稱為楊枝,磨齒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僧物之一,功能類似於現代的牙刷。 在古代,當比丘口臭時,佛...
念佛,三歲孩童也能也會;若論究竟有沒有功夫,就大有問題了。 若照顧不到法身,自性彌陀,若不知道自心是佛,佛是...
【原文】 蠶之作繭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盡吐腹中所有以成之。方謂常住其中,可安然無恙。豈知所以自經自營者,...
我們念佛的時候有什麼障礙要破除?一個是昏沉障,一個是掉舉障。 破除之前先了解昏沉、掉舉的相貌,掉舉的出現,你...
古時候的得道高僧說: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階前的竹影因風搖曳,掃不動一點塵埃;月光能夠照穿澄澈的潭...
筆者有一位從事社工的學生,最近生活得非常充實。原來是得益於她服務的老人院裡,那一位開朗的阿婆。 她告訴我說:...
參禪人,身心萬不可浮華,不可驕泰,不可我慢。類如食則二粥一飯,衣則任冷任寒。儒教,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一般人對人生的追求,大多從物質、精神、永恆三個方向著手。物質是人類生活的先決條件,包括自己的身體以及生活環境...
淨土慈悲集
【中國佛教】
上篇:八支甘露心要秘密教授續 | 下篇:往生論註 |
糟,乃取酒後之滓;糠,乃取米後之谷皮。原指粗劣之糧食,而轉喻憍慢之比丘及粗惡之法。法華經方便品(大九·七下)...
迷悟一如
盡形壽藥受法
王立性暴惡
五種無明
脫闍
無等等句
生滅
過去識
有漏因
經櫃
戒肥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比丘十八種僧物之齒木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彌勒下生也不中用

作繭自縛的人生

念佛的兩大障礙
一轉念天堂地獄就在眼前

心中有春天,所見所聞無不是春意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