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起妄想以度量種種的外境,這是對凡夫的心量而言,若是如來真證的心量,則是離一切外在的影響而住於無心。楞伽經說:「觀諸有為法,離攀緣所緣,無心之心量,我說為心量。」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929~988)五代杭州臨安人,字文德。為吳越國文穆王錢元瓘之第九子。又稱錢俶。天性誠厚,心向佛法,年二十繼承王...亦名:脫腳床戒開緣 資持記·釋篇聚篇:「不犯者,若坐旋腳、直腳、曲腳、無腳床皆謂不脫,若床支大雖脫有所承故,...復次若欲自求利益安樂,於諸論軌應善通達,不應與他而興諍論,如薄伽梵於大乘阿毗達磨經中說如是言。若諸菩薩欲勤精...(名數)老病死也。起世經四曰:有三天使在於世間,所謂老病死也。(中略)爾時世尊說此偈言:眾生造作惡業巳,死後...(一)印度人。為護持護法菩薩之居士。護法乃六世紀中葉之南印度人,為印度後期大乘佛教史上之重要論師,被尊為唯識十...(物名)渡海人所帶免沒溺之物也。名義集七曰:五分云:自今聽諸比丘畜浮囊,若羊皮若牛皮,傳聞,西域渡海之人多作...天台宗十乘觀法之第七。即於修正觀時,障道之事發生,即以相應之法而對治之,以助正道,開前進之道。此為以小助大,...【相應善巧所得勝利】 p0839 集論三卷十頁云:於相應善巧,得何勝利?能善了悟唯依止心有受想等染淨諸法,相應...(術語)無事安坐也。臨濟錄曰:老僧穩坐。...【法行】 p0755 瑜伽八十三卷七頁云:言法行者:謂聞所成善法攝故。...【發起意化】 p1161 佛地經論六卷十四頁云:又如眾生,發起意業,由是眾生,發起諸業;如是如來、成所作智發意化業...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高安縣黃檗山鷲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孫。西堂百丈之法姪。獨佩...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三國時期,劉備臨命終之時,給兒子留下的遺囑中,有這麼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年輕時販履織席...問: 為什麼在佛祖的說法中,極力提倡戒殺放生和持素,究竟有何利益。 方海權答: 戒殺、放生、持素是學習慈悲心的...我們如果是從今生開始,那很簡單,處理今生的問題就好。而修行的困難就是,主要是你內心深處,留下一些亂七八糟過去...平日為人在懂得縮小自己, 時時謙虛,以禮待人,則所行無礙。 佛陀在時世,僧團中有一位比丘經常炫耀自己的貴族身份...問: 一心三觀和淨土宗的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淨界法師答: 這個臨終的正念,臨命終與平時最大的差別,就是它比較復...業緣有別 隨著個人的業緣與見地,每個人念佛的境界幾乎都不一樣。同樣一句阿彌陀佛,十個人念的境界皆不相同。並非...《阿含經》是佛滅度後首次結集的教法,屬於佛教的根本聖典。《雜阿含經》為漢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南朝宋時,由...學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從何下手呢?第一,要從去貪下手。 貪也可以解釋為執著,我們執著就會有痛苦。仔細想一...
心量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心香 | 下篇:心所 |
【五種厚重三摩地相】 p0284 瑜伽六十三卷一頁云:有五厚重三摩地相。由彼於此障礙而住;是故說名厚重過失。云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