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界之第四禪天,為證得阿那含(不還果)的聖者所生之處。其處共有五天,即:無煩天(無一切的煩雜)、無熱天(無一切的熱惱)、善現天(能現一切的勝法)、善見天(能見一切的勝法)、色究竟天(色天最勝之處)。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即以伊賒那(梵 ī?āna,意譯司配者)為一切萬物根源之外道。為二十種外道之一。盛行於龍樹、提婆時代,屬大自在天...(術語)凡佛教說不增不減,有二門:一就實相之空理而言。一就法之無盡而言。如般若經,即就空理者,如不增不減經,...為「已相應」之對稱。謂修行者之心未與其真如之自體、業用相互薰習,或謂修行者未與諸佛之自體、業用相應。於佛教各...新日,梵名 Bālāditya,音譯婆羅帙底也、婆羅阿迭多,意譯幻日。為世親時代統治印度阿逾闍國之王。依據婆藪槃豆法...(雜語)居於雲上之羅漢,形容遠超脫於俗界者。碧岩十一則著語曰:也是雲居羅漢。...位於察哈爾多倫諾爾城西北端,鄰近匯宗寺。又稱西廟、青寺。據大清一統志卷四○九之二載,此寺系清世宗於雍正五年(...(雜語)Dūta,譯曰使者。...全一卷。又作梵摩喻經。三國吳·支謙譯於黃武二年至建興二年(223~253)。收於大正藏第一冊。內容敘述婆羅門梵摩渝...【善士靜慮】 p1143 瑜伽四十三卷三頁云:云何菩薩善士靜慮?謂此靜慮、略有五種。一者、無愛味靜慮。二者、慈俱行...為授戒會時職稱之一。於禪林中掌理有關因緣血脈授與之庶務,屬直壇寮。[曹洞宗行持軌範卷二授戒會作法] p2296...又稱真像、真儀。或單稱真。意即真身之影像,分為圖畫與雕塑二類。於印度時,佛、菩薩之像頗盛行,然名德、善知識之...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甚深秘典,開示如理緣起之義。其旨淵弘寂而無相,其用廣大寬廓...
不如法的念誦,就好像從前的留聲機(一種通過唱針在旋轉的圓盤或圓筒上的螺紋中移動來放聲的裝置),它的機關並不緊...心善 善良是養生的一大營養素。一個人行善事,能經常幫助弱者,使他人擺脫困境,心中必會湧起欣慰之感。一個人堅信...一位威儀庠序的比丘沿路托缽,來到穿珠師的家門口,技藝精湛的穿珠師正全神貫注、戰戰競競地為國王穿著稀世珍貴的摩...
一、七寶金幢,輝映地表 【原文】 此想成已,見琉璃地,內外映徹。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
你要依照《地藏經》的意思去修行。有些人念《地藏經》想要去做壞事,這是不保護你的,因為你的心靈跟地藏菩薩的心靈...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①,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②,無眾過患。以此...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當時只是抱著姑且看看的心態,但在看完後帶給人的震撼,卻絕不是筆墨可以表達、言語可以形容的...
諸位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當中,前後四次勸我們應當要發願:眾生聞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勸我們三次。...
五淨居天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五淨肉 | 下篇:五種衲衣 |
(術語)一切眾生平等成佛之法也。法華經方便品曰: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
伊賒那論師
不增不減
未相應
新日王
雲居羅漢
善因寺
杜底
梵摩渝經
善士靜慮
因直
真影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推薦】念誦太過熟溜或不利於修行
七心訣
誰偷了摩尼寶珠

極樂世界依報莊嚴之地上莊嚴

念《地藏經》想要去做壞事,這是不保護你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上生
引發人性中的貪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