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眾於七月十五日,結夏安居已畢,便在大會中,任由眾人恣舉自己所犯之罪,並對著其他比丘懺悔,叫做「自恣」,又名「隨意」,即可以任由他人隨意檢舉自己的罪過。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開元釋教錄》,略稱《開元錄》,二十卷,唐代釋智昇撰。智昇生平事蹟不甚詳明。他精通律學,擅長文史。曾於唐玄宗...(術語)謂生死界中最後之身。阿羅漢及等覺菩薩之身也。法華方便品曰:得阿羅漢最後身。勝鬘經寶窟中末曰:最後身菩...【獨行無明】 p1384 如二種無明中說。 二解 成唯識論五卷七頁云:非貪等俱者;名獨行無明。是主獨行,唯見所斷。如...(雜語)Susvāgata,譯曰極善來。客自外來時,謝主之辭。寄歸傳三曰:西方寺眾多為製法,凡見新來無論客舊及弟子門...(書名)具名江湖風月集。二卷。集趙宋景定威淳至元至治延祐間之諸方尊宿偈頌者,集者曰松坡。...戒本疏·九十單提法:「論犯五緣:一、是毗尼。十誦雲,若誦隨經之律亦提。二、前比丘誦戒時。僧祇,未說戒時訶,越...為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九所說之八種譬喻之一。於解釋事理時,若取現在之事實以作譬喻,稱為現喻。如說眾生之心性猶...(明王)譯曰不動。出於大日經疏四。...【烏波】 或云薩遮,此雲有。婆沙云:有是何義,謂一切有漏法是。佛言:若業能令後生續生,是名為有。華嚴云:...指結制修行之期間,即夏安居與冬安居之安居期中。夏安居之制中,自四月十六日起,至七月十五日止;冬安居之制中,自...小乘說思惑品數有十,即欲界有貪瞋癡慢四惑,色界與無色界各有貪癡慢三惑,合而為十。此十惑分九地九品漸斷之,九地...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
在波羅奈城有一位長者之子耶舍,非常聰明且富貴勝人,頭戴天冠、身披瓔珞,腳上穿著無價珠寶鑲飾的鞋子。一晚,耶舍...
我們好好的去受持《楞嚴經》、弘揚本經,到底有什麼樣滅惡的功德? 我們來看佛陀對阿難尊者的告誡和開示: 阿難!若...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這幾句話,是說用功人一天到晚心行上的事。見得要你們動、靜一如,不分晝、...
我們講到懺悔的種類有兩種:一個是事懺,一個是理懺。事懺有三種懺法:責心懺、作法懺、取相懺。先看責心懺: 一、...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的只園精舍,教導比丘應當精勤修行,轉化所有障蔽自心光明的煩惱;世間諸法盡皆無常,若能淨心,...
國慶長假,待客之餘,讀書、寫字、坐禪、念佛。 品讀《周易系辭》,有段文字,震動吾心靈: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
關於吃素有違緣的問題,有人說:如果堅決不吃肉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這是不孝,學佛人應該恆順眾生,客觀條件不允許...
太虛法師講過一句話:人成即佛成。說的是:我們在人世間修行,無論是世間的善法還是出世間的善法,都是以人這個本體...
自恣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自調 | 下篇:自恣日 |
(一)婆羅門淨修者之專稱。法華經序品(大九·五中):「最後天中天,號曰燃燈佛,諸仙之導師。」 (二)宋代僧。祁縣...
開元釋教錄
最後身
獨行無明
窣莎揭哆
江湖集
毀毗尼戒犯緣
現喻
阿者麗
烏波
制中
八十一品思惑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清淨光明真富貴

受持弘揚楞嚴經的真實功德和意義

真切工夫才有悟處

修懺悔應該兼具事理並行
睡眠之害

福德是承載世間富貴之根基

不要錯解「恆順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