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佛經翻譯家。一名越,字恭明。月氏族後裔,其祖先於東漢靈帝時入籍中國。他自幼學習中外典籍,精通六種語言,曾受業於大乘學者支婁迦讖的弟子支亮。後避亂遷東吳,拜為博士。其間,潛心翻譯佛典,深受吳主孫權的信任,曾輔佐太子登。太子逝世後,隱居穹隆山,傳60歲卒於山中。

  支謙所譯經典的數量,歷代說法不一。道安著錄為30部,僧祐認為有36部;慧皎《高僧傳》說有49部,費長房又稱 129部,智昇考訂為88部。主要有《維摩經》2卷、《瑞應本起經》2卷、《阿彌陀經》2卷、《大明度無極經》4卷、《菩薩本業經》1卷、《大般泥洹經》 2卷等。他修訂的前人譯經有《了本生死經》1卷、《法句經》2卷等。他反對前人譯經過於質樸而使義理隱晦難明,主張文質調和,暢達經意,使人易於理解,並努力把這種觀點運用於實踐,開創了一代新的譯風,深得好評。但也有人對他的翻譯提出批評,認為不盡符合原文。支謙還首創會譯之法,對後代產生一定影響。他尚著有自注自譯的《了本生死經》,主要是通過緣起論以論證諸法性空本無的道理,並企圖從理論上把因果報應同無我性空的學說結合起來。此外,他還深諳音律,曾依據《無量壽經》、《中本起經》創作《讚菩薩連句梵唄》三契。今已失傳。(方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