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於死人之忌日招待僧人請讀經,於是供齋而祈冥福也。梵網經下曰:「父母兄弟,和上阿闍梨,亡滅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亦應讀誦講說大乘經律,齋會求福。」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羯磨疏·衣藥受淨篇:「於五眾中隨意與者,非謂隨衣各牒施主名也。但展轉淨主,既非目對,故通五眾。至於加法,隨定...「暗禪者」之對稱。指拘泥執著於文字之學問,而無真修實行之修業者。與「文字法師」為同類用語。 p1422...亦名:傍人語 濟緣記釋云:「語傍人,次列四釋。初中,語謂得訶,越己即所為,餘人即能秉;此約能秉得訶之人,在所...究竟道者,謂依金剛喻定一切粗重永已息故,一切系得永已斷故,永證一切離系得故,從此次第無間轉依,證得盡智及無生...(形像)瑜祇經大金剛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曰:我今更說秘金剛藥叉形,六臂持眾器,弓箭劍輪印(印鈴也,是此尊之三昧...【遍處】 p1122 瑜伽十二卷七頁云:復次由諸遍處、於勝解事,生遍勝解;故名遍處。言無二者,謂諸賢聖、無我我所、...(術語)思惟憶念經意也。傳燈錄五(法達章)曰:六祖曰: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師從此領玄旨,亦不輟誦經。...(名數)智度論六曰:夢有五種:若身中不調,若熱氣多則多夢見火見黃見赤;若冷氣多則多見水見白;若風氣多則多見飛...【忍位】 此為修唯識行的四加行位之一,《成唯識論》曰︰『依印順定,發下如實智,於無所取決定印持,無能取,亦順...(雜名)鬮者從佛教出,而有種種之別。...指南朝齊代之玄暢與法獻。據佛祖統紀卷三十六載,齊武帝永明元年(483),長干寺玄暢與法獻受敕為僧主,分任江南、...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護法等菩薩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今略標所以。謂此三十頌中,...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皈命禮。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一、貪 貪又作貪慾、貪愛、貪著,略稱欲、愛。是對於自己所喜愛的外境,生起染污的耽著心。 在經典中有許多形容貪愛...
心是所有法的先導,心是所有造作的主腦,一切都是心所造作的,人若造作身、口、意善業,一定有樂,如影不離形。(法...
問: 弟子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居士,想為兒女求婚姻,這樣做可算是破了邪淫戒或四十八輕中的為白衣通致男女,交會淫...
建立佛號,引導佛號,調伏煩惱,這叫正修。 折伏現行煩惱是修行要務。但是你要知道,什麼是幫助你的,什麼是障礙你...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佛說無量壽經》 ...【惟願大眾,愍我愚誠,憐我苦志。同立此願,同發是心。未發者今發,已發者增長,已增長者今令相續。勿畏難而退怯,...
人一生中所面臨的俗事,就像永無止境的海浪,一波接著一波而來,但我們到最後都是兩手空空,什麼也留不住,我們的腦...
我們看蓮花的兩種譬喻:一個出水義,一個開敷義。天親菩薩的《法華論》中指出,你要開顯自性的功德,第一件事情,你...
忌日設齋
【佛學大辭典】
上篇:忌日 | 下篇:忌事 |
三千大千世界者,有三重義: 第一、小千世界 以世界之數千倍之,謂之小千世界,二禪統一小千。 第二、中千...
展轉淨主通五眾
文字人
語傍人
究竟道
尊形
遍處
念經
五夢
忍位
鬮
黑衣二傑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貪瞋癡三毒

內心充滿對佛的信心,便能往生忉利天

受菩薩戒的居士,能為兒女求婚姻嗎

降低罪業的勢力,因為罪業會讓你臨終痛苦

不能為了懈怠放逸而取底限
大安法師:發菩提心過程當中八個「勿」

心不過是一堆念頭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