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名)譯曰靴。慈恩寺傳三曰:「亟縛屣,唐言靴也。」梵語雜名曰:「靴,迦縛史。」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復次,依不覺故,生三種相,與彼不覺,相應不離。 一者、無明業相 以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覺則不動,動則...【七種諸行住因】 p0062 瑜伽六十六卷三頁云:何等為七?一、生是諸行住因。由諸行生,方得有住;無有無生而有...指與佛教有關之典籍。又作佛典、內典、妙典。反之,佛教以外之典籍稱外典、世典、外道書、外俗書。妙典系尊稱,尤指...【死有】 為有情轉生的四有之一,人依於前世所造的惑業之力,招感現世果之際,其於前世臨終的一剎那,稱為死有。亦...(一)人有兩足,故謂人為二足。 (二)福與智。六度之中,般若稱為「智足」;施、戒、忍、進、禪等五度,稱為「福足」...共業,謂眾生共通之業因,能招感自他共同受用之山河、大地等器世界,此乃依報之業;而個人之業因,能招感個人受用之...(術語)有六根之身相者。臨濟錄曰:有身非覺體,無相乃真形。...(經名)一卷,唐義淨譯。說佛昔為妙色王時,求法忘勞,舍妻子並自身,奉食於夜叉,依此因緣,今成佛,一切大眾至心...即厭苦求樂。大乘起信論(大三二·五八○中):「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往生要集卷上本載(大八四·三三上):...(術語)Mahāyāne(止格),譯曰大乘。見大日經疏五。...謂於佛前舉一手,或微低其頭,表示敬禮;此係禮法中之輕者。法華經卷一方便品(大九·九上):「或有人禮拜,或復但...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在我國佛教史上,雖有好幾位人物,由僧尼還俗:例如:朱元璋還俗做皇帝,劉秉忠還俗做宰相,姚廣孝還俗做少師,武則...《觀經》講那個蓮華座,你看看它窮微極妙到什麼程度?超出我們想像,但我們可以依稀彷彿地去領會那麼一點。比如它的...觀世音菩薩是什麼?就是大慈大悲。你能大慈大悲,你就是觀世音菩薩;他能大慈大悲,他也是觀世音菩薩;我能大慈大悲...為什麼會得癌症?很多人一聽到醫生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時,往往陷入恐懼,接著就怨天尤人:為什麼是我?老天爺為何要下...財富毀滅愚癡的人,但無法摧毀追求彼岸的人,愚癡的人貪愛財富,不只毀滅自己,也害了別人。(法句經故事集) 有一...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大多數人都以錯誤為恥,不過,我們只是平凡的人,誰也不能保證永不犯錯。所以問題不在...我們修學淨土念佛法門,一定要對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知,這樣對我們淨業、淨土的信心的建立才會有理論的基礎。這樣...佛來到這個世間的一大事因緣就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的知見就是法性真如海。這個法性真如海無有邊際,五乘...
亟縛屣
【佛學大辭典】
上篇:昔圓 | 下篇:函櫃 |
【四諦十六行智】 p0458 顯揚十六卷二十一頁云:論曰:知八苦後,次正觀察四種諦理,起十六行智。前為後後之所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