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Namo」mitābhāya buddhāya又,Namo」mitayus buddhāya,又作南無阿彌陀(引)佛陀(引)耶,譯曰歸命無量光覺,無量壽覺。歸命於無量壽覺及無量光覺也。淨土門稱之為六字名號。歸命者,眾生一心仰賴阿彌陀佛,即眾生之信心也。無量壽覺或無量光覺者,佛助一切眾生行體成就也。蓋眾生之信心與阿彌陀佛助眾生之行體皆具足於此六字內。此謂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佛也。真言之口傳以此名號為陀羅尼,為金剛界五佛。善導觀經疏一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觀無量壽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近代於敦煌發現之佛教俗曲韻文文獻,係流行於唐代之佛教俗曲之一。系以我國劃分一日時間之十二支為單位,其文體形式...【極略色】 p1196 雜集論一卷八頁云:極略色者:謂極微色。卽分析青等類色、至極微色。...(雜語)印度人亦稱我國曰真丹,與震旦,神丹。皆異譯之字也。西域記曰:翻摩訶支那為大漢國,或謂日出東隅,其色如...【美】 p0883 瑜伽十一卷十二頁云:美者:謂於是處,生清淨信,而證順故。...(術語)不犯十惡,則謂之十善。天台云:十善有二種:一止二行。止則但止前惡,不惱於他。行則修行勝德,利樂一切。...(術語)五濁之一。言時之濁亂也。指五濁中煩惱濁等四濁之興時。法華經方便品曰:劫濁亂時,眾生垢重。...【五種學生差別】 p0274 瑜伽十四卷十七頁云:又有五種離欲界欲、未盡餘結、學生差別。一、住中有,便能究竟得般涅...(一)全一卷。 智嚴譯於劉宋元嘉四年(427)。收於大正藏第九冊。本經乃佛為羅閱王之女利行宣說法華三昧之行法。敘述...比丘於住處煮食,稱為宿煮。戒律禁之,若犯則稱宿煮罪。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二之一(大四○·二○二下):「食界...菩提留支一作菩提流支,意譯道希,北印度人。他是大乘瑜伽系的學者,得到世親直系的傳承(依《金剛仙論》所說,留支...(術語)密教二宗之一。以金剛頂經所說金剛界之法為所依。...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萬行起於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師鳩摩羅什,誦持此品以為心首。...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問: 法師,自己吃淨素非常的歡喜,但是身體一直病病歪歪,讓家人擔心,在家裡沒能表好法,弟子實在是很慚愧。雖然...
第六代祖師永明延壽禪師,他從禪歸淨土,他知道禪不容易成就,所以他就歸心到淨土來,教人家念佛。他有一次經過好像...
若其未生淨土之前,縱令授以人天王位,亦當視作墮落因緣,了無一念冀慕之想。即來生轉女為男,童真出家,一聞千悟,...
《三慧經》中說:山中揭鳥,尾有長毛;毛有所著,便不敢復去,愛之恐拔罷;為獵者所得,身坐分散,而為一毛故。人散...
菩薩遇到因緣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馬上處理,先觀察你本來沒有這個因緣的,安住在一念心性,從假入空,從一個假...
1、讀佛經律時應焚香端坐,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讀經,必先靜坐片刻,默念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
念佛之人,不復作生死業,然宿業未盡,何能即得往生。 若厭世心切,竭誠盡敬,專志念佛,求佛垂慈,早來接引,則亦...不氣歌(一) 夫妻相伴不生氣,氣急敗壞家風氣。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暗生悶氣有誰知,氣出病來無人替...
南無阿彌陀佛
【佛學大辭典】
上篇:南無三寶 | 下篇:南無不可思議光如來 |
指密宗。又作神通乘。謂真言宗乃乘如來真實不妄之教法而到佛地,故稱真言乘。又依如來之神變加持力而說之乘教,故稱...
十二時
極略色
真丹
美
十善
劫濁
五種學生差別
法華三昧經
宿煮
菩提留支(約五、六世紀間)
金剛頂宗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大藏經】梵網經
【大藏經】佛遺教經
病不是吃素吃出來的

永明延壽大師開悟的故事

念佛行人不能希冀的念想

「美麗」的危險

為何五蘊的身心世界,本質卻是真如本性呢

誦經時要注意這10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