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名)又書四點。密宗之數珠,每七顆或二十一顆,插入異類異種或同珠之小形者四顆,是非有經軌可憑,惟彼宗常誦真言以七遍或二十一遍為常規,故為其記子而加之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永棄舍】 p0495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三頁云:永棄舍者:諸纏斷故。...【三能變】 唯識宗主張,『識』能轉變生起一切萬法,或變現為心內主觀(見分)與客觀(相分)認識作用之主體,故稱...梵語 usnīsa-vijaya-dhāranī。即說尊勝佛頂尊內證功德之陀羅尼。全稱淨除一切惡道佛頂尊勝陀羅尼。又作清淨諸趣...密教金剛界賢劫十六尊中上首所安之慈氏菩薩(即彌勒菩薩),住於月輪,故謂為慈尊之月。 p5805...梵語 karman,巴利語 kamma。(一)意譯作「業」。意指所作、事、辦事、辦事作法、行為等。含有善惡、苦樂果報之意味...(職位)(Vihāra-svāmin)譯曰寺主,知事。寺中之知事也。行事鈔中一曰:寺主摩摩帝。同資持記中一之四曰:摩摩...三藏法數卷二十七引律典載,佛陀為使比丘避於譏嫌,規定比丘不得使非親之女、非親之比丘尼浣洗故衣,故有父六親、母...東方之思想、文化透過象徵手法所表現出來之形式頗多,於印度最古之文學遺產梨俱吠陀(梵 Rg-veda)中所含之宗教哲學...【佛所化有四種】 p0654 大毗婆沙論十六卷三頁云:謂佛所化,略有四種。一、宜讚歎,二、宜訶責,三、宜舍置,...華嚴經把佛土分為國土海與世界海二種。(一)國土海,指不可思議之佛剎,即佛果自體所居之依報,為圓融自在而無法形容...(術語)擯斥惡比丘而治罰之也。此有三種:一擯出,從本處驅出之,待彼懺悔乃許還來。二默擯,一切之人不與之交語。...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甚深秘典,開示如理緣起之義。其旨淵弘寂而無相,其用廣大寬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教觀綱宗(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觀。改作書冊題名) 北天目蕅益沙門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
《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佛說無量壽經》在隋唐之際稱為淨土三經。然而又出現了淨土四經,這是清朝有一位...
過去,有一個人專門雕刻夜叉羅剎,他天天要構思、仿真夜叉的表情,日久年深,不知不覺長得一臉橫肉,人見人怕,相貌...
佛教寺院是清淨的聖地,所以,非佛教徒進入寺廟一定要注意以下九個問題: 一,衣服要整潔,不能只穿背心、短褲、打...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波斯匿王前往頂禮佛陀。當時,園中還有長髮梵志、裸形外道及一衣外道,七人身形都很...
玉琳國師曾經有過這麼一段話:作為大德善知識,為眾生所開顯的修行之道,它一定是光明和坦途的,一定是大眾可行,並...過去,在王舍城耆崛山南麓、恆河岸邊,住著一位名叫尼揵的外道修行人,他不僅年高望重,博學多聞,更具足五種神通,...
歸依三寶是信佛的開始,信佛的入門; 五戒十善,才是實踐學佛之道的真正開始; 八關齋戒才是了脫生死的門徑,是修出...
謙卑比山高比海深,無所不容。傲慢比麥芒尖比針孔細,無所不入。 出生五十多載以來,我深知,消業的重要性。業有善...
四天珠
【佛學大辭典】
上篇:數珠母珠記子 | 下篇:百八數珠 |
(術語)梵語若那Jāna,譯曰智。般若Prajā,譯曰慧。決斷曰智,簡擇曰慧。又知俗諦曰智,照真諦曰慧。通為一也。...
永棄舍
三能變
尊勝陀羅尼
慈尊月
羯磨
摩摩帝
父六親
象徵主義
佛所化有四種
國土海世界海
擯治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大藏經】教觀綱宗

淨土五經格局的由來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佛教徒進寺廟要注意的九個問題
妙觀察 善分別

信仰不是尋找奇跡 不要過分感性狂熱
佛說真吉祥

傳授八關齋戒開示
